「薩德風波」後中韓關係開始回暖,南韓總統文在寅今日訪華,並與習近平會面。預計雙方將確認早前就兩國關係正常化達成的協議。

為應對北韓核問題的日益惡化,去年7月韓美正式宣佈在韓部署薩德系統。2017年南韓雖經總統更迭事件,仍在3月6日開始部署薩德,並於9月12日完成,薩德系統全部6輛發射車確認火控雷達正常並進入作戰狀態。

儘管南韓一直聲稱部署薩德是防禦措施,不會影響中國的戰略安全利益;中共仍強烈表示不滿,並逐步對韓採取了多項反制措施。尤其是薩德3月入韓後,中共的反制措施強度全面升級,致使中韓關係惡化。

但數月來,隨著朝核問題走到臨界點、特朗普新政府對習近平當局不斷的施壓、薩德部署成為既定事實、中共缺乏「制韓」有效手段及南韓文在寅政府的忍讓,兩國關係在10月開始回暖。中韓就「現階段」解決薩德問題相互妥協。11月,習近平與南韓總統文在寅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期間實現會晤。12月,文在寅於訪華。

中共「反制」但2017年中韓經貿波動小

2016年7月南韓宣佈落實部署薩德導彈,中共即開始「反制」南韓,首先整治的是「韓流」標誌性產業——文化娛樂業;今年2月,南韓樂天集團因轉讓旗下高爾夫球場用於部署薩德系統而遭定點打擊;中共反制措施強度升級,範圍也擴展至旅遊、體育等行業,也就是所謂的「限韓令」。

在中共針對薩德部屬實施的「報復」措施中,南韓政府從未公開因此導致的經濟損失金額。南韓KDB產業銀行經濟研究所與現代經濟研究院曾推測經濟損失在8.5兆至22.4兆韓元(人民幣約501億-1,320億元)之間。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亞太小組委員會主席科里・加德納說「最多損失了120億美元」。也有報道估算,南韓年度GDP可能因此減少0.5%,而2016年南韓GDP為1.411萬億美元。

儘管如此,但縱觀2017年,中韓經貿總體上保持穩定。10月13日,南韓銀行宣佈和中國人民銀行續簽貨幣互換協議,協議延長3年,規模為5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88億元),與之前協議相同。

12月5日,南韓《朝鮮日報》發表文章說,儘管訪韓遊客減半,但今年前10個月,南韓對華出口依然增長了13.4%,這證明南韓的經濟實力足以承受中共的經濟「報復」。

報道還引用南韓財經人士說法稱,「仍以加工貿易為中心的中國,如果攔截南韓中間材料的出口,那麼中國的成品生產工廠就會中斷生產,這無異於是自斷經脈」,「南韓的主要出口產品從一開始就無法成為中國(中共)的報復對象。」

事實上,中韓互為重要經貿夥伴。中國是南韓的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國,南韓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國。

據中共海關統計,儘管下降8.4%,2016年中韓貿易額仍高達2525.8億美元,其中對韓出口937.1億美元,自韓進口1588.7億美元。截至2016年底,南韓對華投資累計687億美元,中國對南韓實際投資累計44.8億美元,中國是南韓第三大海外投資對象國,南韓是中國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國。

中韓關係回暖 「三不一限」各說各話

2017年金正恩舉行了一次核試驗、數十次導彈試射,北韓核問題走到臨界點。在特朗普政府等多方的壓力下,習近平當局與金正恩政權走向對立。

同時,面對薩德部署的既成事實,一方面中共沒有有效反制手段,另一方面對韓的過度打擊將使韓完全撲向美國的懷抱,其長期經營的利用中韓良好關係撬松美韓關係的圖謀將落空,北京當局選擇謀求改善中韓關係。

南韓方面,因在解決北韓核問題上有求於中國,且平昌明年舉行冬季奧運會,所以一直在尋求機會與習近平當局改善關係。

7月,在德國漢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習近平與文在寅舉行第一次首腦會談。之後,兩國外交團隊持續進行了三個月的幕後協商。

據南韓《中央日報》報道,中共中將尤海濤9月18日出席了在首爾舉行的太平洋地區陸軍參謀長會議。這是薩德爭端爆發後,中共部隊將領時隔14個月首次訪韓。

在特朗普亞洲行前夕,中韓外交部門在10月通過溝通,就部署「薩德」等問題相互妥協,即「三不一限」。在此基礎上,習近平與南韓總統文在寅在出席APEC領導人峰會期間進行了會晤,就推動中韓關係回暖達成一致意見。

頗有意味的是,中韓雙方達成的關於暫時封存薩德問題的「三不一限」,各自表述可謂各說各話。

中共聲稱:南韓承諾不追加「薩德」系統、不加入美國反導體系、不發展韓美日三方軍事同盟,及有限制地使用薩德系統。並要求南韓信守承諾。

11月27日,南韓外長康京則表示:「三不」並非南韓應中方要求所作的承諾,而是再次表明南韓政府此前公開闡述的立場,中方額外要求「一限」的說法也不屬實,南韓政府並沒有限制運用「薩德」反導系統的想法,「薩德」系統的運用問題由韓美同盟內部決定。

「限韓令」留陰影

中韓雙方達成「三不一限」協議後,中韓雙方同時宣佈,應習近平的邀請,文在寅將於12月13日至16日訪問中國。

12月2日,曾中止200多天的赴韓團體旅遊恢復,中國第一個旅遊團乘飛機到達仁川機場。而一度大幅下滑的中韓文化交流也開始回暖,雙方文化人、電影人開始了接觸、商談。

但據BBC報道,過去一年的形勢還是給兩國業界此後的合作留下了陰影。

南韓問題專家安仁煥對BBC表示,經歷「薩德」帶來的打擊後,南韓業內許多人認為,需要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存度,應該更加多樣多變地開發東南亞、南美、歐洲、美國等全世界的文化市場。因此在過去一年,韓流偶像更加頻繁地出現在日本、香港、台灣、東南亞等地區。

他同時表示,即使「限韓令」解除,南韓企業也會擔心會不會因為其它政治問題產生「第二個限韓令」,會對中國的投資更小心謹慎,所以「短時期內很難恢復到薩德風波以前的水平」。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