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有限公司負責編算及管理恒生指數系列,據其網站所述,公司自1969年11月24開始推出有關指數,一直獲廣泛引用,成為反映香港股票市場表現的重要指標。

為進一步反映市場各類別證券的價格走勢,恒生指數於1985年推出四個分類指數,並把所有成份股分別納入金融、公用事業、地產和工商業四個分類指數中。

時至今日,恒生指數共有50隻,市值涵蓋率(於2017年9月30日)為57.5%,成交量涵蓋率(2017年第3季)為49.9%。本月(11月10日)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指數檢討結果,截至2017年9月29日之恒生指數系列季度檢討結果,所有變動將於2017年12月4日(星期一)起生效,將加入碧桂園(2007)及舜宇光學(2382)。

50隻成份股當中,滙豐控股(005)佔恒生指數比重10%、騰訊控股(700)佔恒生指數比重10%、友邦保險(1299)佔恒生指數比重8.04%、建設銀行H股(939)佔恒生指數比重8.01%。

單單是上述四隻股票,已佔恒生指數的36.05%。而即將成為恒指新貴的碧桂園(2007)佔恒生指數比重只有0.99%,連1%也不到,而當炒的舜宇光學(2382)佔恒生指數比重亦只有1.01%,對恒指升跌的影響力實在很有限。當然,其他未被納入恒指成份股的股票,對指數更是毫無影響。

由於恒生指數是基於市值及流通量計算,當中當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由於只有50隻股份被納入計算,而比重又各有輕重,故很多時會出現市場上大多數股份下跌,但指數上升,又或市場上大多數股份上升,但指數下跌的情況。

這就明白,為何今年恒生指數大升超過7,000點,但有很多投資者卻說未能賺大錢的原因。

始終恒生指數的編算有其限制,投資者不要盲目單看著指數的升跌而作投資決定,最終還是要研究及觀察自己手中的股份走勢,以免買入一些「不跟指數走」的股票才悔不當初。◇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