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受過教育的人都需要了解甚麼是病毒,以及如何應付病毒。」
——彼得杜赫提
(1996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天花,遊蕩千年的殺手
天花在人類的歷史上留下了無數的痕跡,在古代的中國、印度和埃及等,都有關於天花的記載。科學家在1位西元前1157年去世的古埃及法老的臉部、脖子和肩膀上發現了很多小的膿皰,根據這些膿皰的顏色、大小、形狀和分佈推測,這位法老很可能死於天花。
根據古印度文獻記載,西元前1千年左右,天花被從事貿易的商人從埃及帶到印度,並傳播到中國。到西元六世紀,天花由中國經朝鮮到達日本。早在西元二世紀,羅馬帝國曾經有大規模的瘟疫流行,後人推測造成的原因可能就是天花。到西元十一至十二世紀,十字軍東征把天花帶到了廣大的歐亞大陸。同時,大量的亞洲移民和非洲朝聖者及商人跨越撒哈拉大沙漠,把天花帶到了非洲。隨著新大陸的發現,歐洲殖民者又把天花帶到了美洲大陸,最終對印地安文明和整個美洲大陸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西元1519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帶領508名步兵、107名水手、200名古巴印第安士兵和16匹戰馬以及11艘帆船在墨西哥登陸。儘管西班牙人有先進武器上的優勢,還是被人數佔絕對優勢的阿茲特克印第安人打的大敗。科爾特斯帶著2名翻譯、1個船工、23名騎兵逃跑。獲勝的阿茲特克人俘虜了一些西班牙士兵,繳獲了很多戰利品。正當印第安人慶祝勝利之時,災難已經悄悄降臨。在西班牙戰俘中,有一些是天花病毒的攜帶者。天花在歐洲曾多次爆發,得天花後存活下來的歐洲人都具有免疫力,而印第安人不具備對天花的任何抵抗能力,從而大批大批的倒下。當時歐洲人得天花的死亡率是10%,美洲印第安人由於第一次感染天花,死亡率高達90%。
1521年,科爾特斯捲土從來,卻沒有遭到任何抵抗。西班牙人所見到的是遍地無人掩埋的屍體。天花病毒殺死了大量的阿茲特克人。當時在場的一位傳教士曾這樣描述:「在一些地方滿門皆滅,死者太多,以至無法全部掩埋。」由於天花的重創,阿茲特克部落迅速走向毀滅。
見到同伴大批倒下,而西班牙人卻沒受影響,阿茲特克人驚慌的認為是西班牙人信仰的上帝比他們信仰的神更有神力,所以他們相信這場災難是上帝的安排。於是,活下來的印第安人皆順從的接受了西班牙人的統治。
另一個印第安部落--印加部落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數百西班加人在攻打印加部落的過程中,把天花帶到了南美,造成了南美印第安人大批死亡。
天花在美洲繼續流行了數十年,導致約2千萬到3千萬印第安人死亡,也導致了整個印第安文明的衰落。
征服天花
天花不僅在美洲大陸曾大規模流行,也在世界各地留下了深深的痕跡。西元四世紀,天花在中國大規模流行,隨著商業往來的頻繁,天花於六世紀到達朝鮮和日本。從百姓到君王都不能倖免天花的打擊,清代的皇帝順治和同治都死於天花。1661年,順治皇帝因患天花而死,年僅7歲的小皇子玄燁卻曾經感染過天花並痊癒而被推上皇位,這位小皇子便是後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
西元一世紀左右,天花經印度傳入中國。西元303年,晉代醫學家葛洪在《肘後救卒方》中留下了治療天花的兩個藥方:「取好蜜通身上摩。亦可以蜜煎升麻,並數數食。又方,以水濃煮升麻,綿沾洗之,若酒漬彌好。但痛難忍。」
西元十一世紀的宋代出現了人痘接種術。中國古代接種人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痘衣法」,就是把得了天花的人的內衣給被接種者穿上,目的是使被接種者被感染而得1次天花。這是最原始的一種方法;「痘漿法」,就是採集天花患者身上膿瘡內的漿,然後用棉花沾上一點塞進被接種者的鼻孔;「旱苗法」,就是把天花患者脫落的痘閘研磨成粉末,再用銀製作的細管吹入被接種者的鼻孔;「水苗法」與「旱苗法」類似。
1688年,俄國最先派醫生前往中國學習種痘及檢痘法。西元十八世紀,中國的人痘接種術從俄國傳到土耳其,再傳入英國。十八世紀末,英國鄉村醫生Edward Jenner發現,英國鄉村一些擠奶工的手上常常有牛痘,而這些有牛痘的人全都沒有感染天花。1796年,Jenner第一次把取自一名擠奶少女手上的牛痘漿液接種到一個從未患過天花的8歲男孩的手臂上。6周以後,Jenner又給這個男孩接種天花病人的痘漿,結果這個男孩安然無恙,這說明他對天花已經具有了免疫力。此後,Jenner為更多的兒童接種了牛痘。至此,Jenner經過反覆試驗,找到了預防天花的有效方法。Edward Jenner因此被譽為「天花接種之父」。
1801年,接種牛痘的技術在歐洲許多國家推廣開來。1805年,種牛痘的方法由澳門的葡萄牙商人傳入中國。到了近代,為了避免天花的流傳,許多國家的政府使用了強制手段推廣種痘。中國在1961年全面消滅天花。1972年,天花從美洲消失。1973年,加拿大和美國停止接種牛痘。1974年,印度、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的天花得到控制。1975年10月,亞洲出現最後1宗天花病例。1980年,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宣佈天花被完全消滅。至此,天花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黃熱病——殖民的陰影
西班牙殖民者在統治中南美洲之後,強迫各地印第安人為奴,在礦井和種植園中承擔繁重的勞動,大批印第安人因勞累和折磨而死亡,反抗者也都被殺死。據統計,十六世紀上半葉,在西班牙殖民制度下死亡的印第安人達1,200萬~1,500萬。
為補充奴隸來源,從美洲販運黑奴的歷史逐漸展開。奴隸貿易持續了4個多世紀,為西歐資本家帶來巨額利潤,同時也使億萬非洲人喪命,從而對非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普魯士、丹麥、瑞典、美國和巴西等國都參與了販運黑奴。
奴隸貿易極為殘酷。就在大量黑奴運至新大陸時,這些無辜的奴隸也帶來了一場「報應」,這場「報應」,就是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瘟疫之——黃熱病。
西元1647年,黃熱病在西印度群島的巴巴多斯出現,在幾個月裏,小小的巴巴多斯就有5千多人死亡。患者通常是突然間打起寒顫、發熱、頭痛、渾身疼、噁心、嘔吐,2~5天後出現黃疸,然後便出現痙攣、昏迷後死亡。
殖民者驚奇的發現,當時許多非洲黑人對黃熱病具有免疫力,但眾多的歐洲白人以及當地的印第安人卻毫無抵抗能力。據當時不完全統計,發病的1個月裏,就有近80%的患者死亡,屍體多到掩埋都成為問題。
很快,黃熱病以極快的速度從巴巴多斯向西印度群島傳播,並進一步在中美洲各地登陸。此後的200多年間,黃熱病侵襲了整個美洲,重點打擊的多數都是來自歐洲的白人殖民者。
1761年,黃熱病經墨西哥橫掃了古巴的夏灣拿,許多居民死亡。駐守當地的英國軍隊中,外籍士兵沒有受到甚麼影響,15,000名英國駐軍中,就有3千名水手和5千名士兵死於黃熱病。
1795年,英國新派到海地的約4千名士兵中,只有1,800人活到來年。而在1796年,約13,000名新到的士兵中,僅5、6月間就有約1,300人死於黃熱病。當時挖墳已跟不上死亡的速度,人們不得不在一個墳坑裏埋5具屍體。
到十七世紀後期,黃熱病傳播到了北美洲殖民地紐約。在9月份,紐約城每天都有許多人死亡。1702年夏,當時被稱為「美洲瘟疫」的黃熱病再度爆發於紐約,共造成570人死亡,病死率為10%,此後,黃熱病在紐約多次爆發,造成數千人死亡。
1801年,拿破崙派出2.5萬名法國最有經驗的士兵在海地登陸,希望能夠奪回因黑人起義而失去的這片殖民地,在法國優勢兵力的進攻面前,落後的海地黑奴們節節敗退。然而就在法國人歡慶勝利之時,一場規模巨大的黃熱病降臨了。當地的黑人基本安然無恙,法國竟有2.2萬人死於瘟疫,法軍不得不退出海地。
由於海地的慘敗,拿破崙做出了一個足以影響整個世界歷史的決定。1803年4月30日,法國與剛剛獨立不久的美國簽訂了一項協定:法國將北美所屬的面積達214萬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娜以1,500萬美元賣給美國,平均每英畝僅值4美分。這筆震驚世界的交易,使美國的國土面積一夜之間擴大了近1倍,也使美國具有了成為世界新強權的資源。
北美另1個港口城市費城,因與加勒比海地區之間的貿易活動頻繁,十八世紀曾多次爆發黃熱病,其中1793年那一次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黃熱病流行。這年夏天,數千名來自聖多明各的法國難民為躲避加勒比海諸島正在爆發的瘟疫而湧入當時作為美國首都的費城,結果導致費城發生黃熱病大流行,共造成17,000人染病,5千人死亡,死亡數約佔總人口的10%。
1878~1879年,黃熱病在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流域的一些城市流行,染病者超過10萬,至少有2萬人死亡。
十八和十九世紀,歐洲的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一些地區也都經常遭到黃熱病的打擊。1800年夏季,西班牙南部港口城市卡迪斯爆發黃熱病,數千人死亡。到9月時,每天死亡200人。由於教堂舉行葬禮忙不過來,索性不單獨為每個死者敲鐘,而是晝夜24小時喪鐘連敲不停。黃熱病曾在歐洲各地多次流行,造成大批死亡人數。
巴西自去年12月爆發黃熱病疫情,衛生部公佈報告指出,2016年12月至今年4月27日,巴西境內已證實有715宗黃熱病病例,造成240宗死亡案例。
認識黃熱病
造成黃熱病的病毒起源於非洲的卷尾猴和獼猴。非洲的蚊子叮咬了帶毒的猴子後,再傳播給人類。由於非洲比較早就經歷了黃熱病的打擊,很多人對黃熱病具有了免疫力。當黃熱病毒通過奴隸貿易到達美洲大陸時,當地的殖民者由於是第一次接觸黃熱病毒,從而成為易感人群而造成大量死亡。因為黃熱病的劇烈傳染性和驚人的死亡率,黃熱病被列為歷史上與鼠疫和霍亂並列的3種最危險傳染病之一。
隨著醫學界的不斷努力,醫學界已經破譯了黃熱病的病毒基因,相應的疫苗也研製成功,黃熱病的大規模爆發已經成為過去。不過即便如此,黃熱病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對於急性期病人只能就地處理,以防止感染擴散。
大戰之外的大戰──西班牙流感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第三年,戰爭雙方——協約國和同盟國經歷了3年慘烈拚殺後,都感到精疲力竭。4月,奉行孤立的美國正式加入協約國一方,從而使作戰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但剛剛成立的蘇維埃俄國宣佈退出戰爭,又使德軍壓力大為減輕。1918年3月21日,德軍對英法聯軍發動了猛烈攻擊,到3月27日,德軍已經推進到距巴黎僅幾十公里的地方。
在此關頭,美國決定出兵歐洲。隨著總統威爾遜一聲令下,整個美國投入戰前動員。1918年3月18日早晨,堪薩斯洲的福斯頓軍宮裏,一位炊事兵出現了頭疼、發燒、嗓子疼和肌肉酸痛的症狀,軍醫認為他不過是患了普通的感冒。可是,很快當天就有107名類似的患者。幾天後,患病人數增至500名以上,幾個月裏,全美各地都出了同樣的病患。因為當時還沒有出現太多死亡的病例,所以沒有引起醫學界和政府的足夠重視。美軍司令部還是按時出兵。從3月開始,20多萬美軍先後開赴歐洲前線。在橫渡大西洋的途中,許多美軍士兵就染病身亡。隨著幾十萬美軍在歐洲登陸,一場規模空前的瘟疫開始了。
美軍首先在西班牙登陸,西班牙很快就成了流感打擊的目標。在短短1個月的時間內,西班牙就有800萬人患流感,大量人口死亡。流感傳到馬德里市,三分之一的市民被傳染,政府部門關門,電車停運,整個城市一度陷於癱瘓。
很快,流感傳遍整個歐洲。僅在英格蘭和威爾斯地區,就有20萬人死亡。法國巴黎每天都有上千人死亡。不到1年時間,法國就有約40萬人死於流感。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的一位掘墓人表示,由於很多死者是一大家人或整村人一起死去,所以當埋葬死者時,有時甚至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姓氏。
到10月,美國國內流感死亡率已達到5%,死亡人數約50萬。僅10月10日1天,費城就有759人死於流感。德軍同樣沒能倖免於難,當時德軍因流感造成的非戰鬥減員,已經達到政企戰鬥部隊的30%以上。從3月~8月,在流感和對手的雙重打擊下,德軍約損失兵力達80萬。到9月,看到敗局已定,同盟國中的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奧匈帝國先後退出,11月,德國決定求和。
就在此時,本來稍有緩和的流感,突然又開始了比第一波更兇猛的第二波傳播高峰。在流感的打擊下,成千上萬的協約國士兵倒下,槍支幾乎成了他們的「拐杖」。連美軍將領麥克亞瑟也因流感,只能在擔架上指揮戰鬥。顯然同盟邊和協約國都無力再持續戰爭。1918年11月11日,德國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接下來,人們終於可以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對抗流感的「戰爭」中去了。
西班牙流感席捲了全球,在亞洲,流感在印度孟買造成約700萬人死亡。甚至偏居北極圈之內的地區,一些因紐特人的村子也遭受滅頂之災,一個人口僅為80人的村落,竟有73人死於流感。在澳大利亞,約20%的西薩摩亞人死於流感。在中國,北平警察幾乎過半患病;哈爾濱40%的人被感染,學校停課,商店關門;齊齊哈爾及長春每天各有幾百名患者死亡。
據估計,當時全球約有一半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病毒,約有2千萬~4千萬人死亡。相比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死亡人數為1千萬人。
認識流感
在全世界,幾乎人人都患過感冒,這種病是如此常見,且通常會很快離去,因此人們認為這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小病了。但實際上這種小病比人們想像的嚴重得多。
所謂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該病潛伏期短,傳染性強,傳播極為迅速。
流感病毒分為A、B、C三型,每型又可分為不同亞型。其中A型流感易發生變異,故可導致世界性流行。A型流感病毒不僅可廣泛在人中流傳,也在眾多的禽類如:雞、鴨、鵝等,和動物如:豬、馬、海豹等當中流傳。一些禽類和動物同一些流感病毒可以和平相處,不會導致疾病。但這些病毒一旦感染了其它種類的動物或人類,則可能引起大規模的傳染性疾病。經過研究發現,造成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很接近豬流感病毒。由於流感病毒的變異性,人類很難獲得免疫力。◇
——轉載自《新紀元》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