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吳大帝孫權像(唐·閻立本《古帝王圖》局部)。(公有領域)
吳大帝孫權像(唐·閻立本《古帝王圖》局部)。(公有領域)

在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筆下,年紀輕輕就做了三軍統帥的孫權,為了鞏固基業征戰未休,取得了赫赫功績,而當時能與其匹敵的天下英雄唯有曹操和劉備。事實也的確如此。

◎穩定局勢 平定山越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權的哥哥孫策意外身亡後,孫權在母親吳太夫人的強力支持和以張昭、周瑜為首的文、武官員的擁戴下即位,並被東漢朝廷冊封為討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開始統領江東。

周瑜畫像。(公有領域)
周瑜畫像。(公有領域)

可以說,孫策為孫權留下了豐富的軍事和政治遺產。此時吳國基業初步建成,已擁有江東六郡,包括漢王朝的揚州、荊州和交州三州,成為江東最大勢力,這為孫權今後的發展擴張奠定了基礎。軍事上初步建立了統帥授兵、部將領兵的相對獨立的軍事管理體制,亦有周瑜、周泰、黃蓋、程普等得力大將;在行政管理上,則形成以文官在中樞輔佐,宗室或外戚子弟任地方軍政長官建立行政構架。

孫權即位後,繼承了孫策的上述遺產,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鞏固、擴大,最終成就了自己的歷史功績。

十八歲的孫權初掌江東時,局勢有些動盪。整日痛哭的孫權聽從大臣張昭的勸告,從悲痛中擺脫出來,開始處理政務、視察軍隊,穩固軍心,讓「眾心知有所歸」。

此時,孫權所具備的有利條件,一是:內部人才濟濟,而其「舉賢任能,各盡其心」的用人標準使他在今後的歲月中,不斷拔擢人才為國效力。二是:與江東接壤可以直接威脅到江東生存的主要三股力量,都無暇或無願插手江東與孫權爭勢力。

其中,曹操正忙於與袁紹爭奪北方,劉表也將重點放在防禦曹操南下、防備劉備坐大,對孫權只是令江夏太守黃祖加以防範。因此孫權當時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清理內部不臣之人,二是平定山越叛亂。 

孫權先後清理了有二心的廬江太守李術、暗中與曹操來往的廬陵太守孫輔,以及原吳郡太守盛憲等人。與此同時,他還清楚地認識到山越叛亂會徹底顛覆江東的危險性,因此他分派諸將平定安撫山越諸族,討伐叛亂之人,保證後方安定。

「山越」一詞,最早見於《後漢書‧靈帝紀》中,他們生活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等山高林密之處。史載:山越人身體矮小、短面、鬚髮少、鼻形廣、眼睛圓而大,習慣傍水而居、好水鬥、善於駕舟行筏,有斷髮紋身的習俗。

東漢末年,孫策開發江東時,一些老百姓和地方土豪為其威名所震懾,在其未到時,就逃入深山。這些漢人為了自保與山越人融合,建立了自己的軍事組織和社會,不服徭役、不納租稅,自給自足。他們入則為民,出則為兵,常常利用險峻的地勢,「領人攻沒郡縣,殺掠官吏豪強」。

孫策曾與山越人有過交手,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底,袁術暗中鼓動山越宗帥祖郎對付孫策。孫權隨孫策討伐涇縣以西六縣山越人時,在宣城時遭山越人偷襲,刀已架到脖子上,若不是大將周泰拚死相救,孫權性命不保。

建安五年,孫策打算偷襲曹魏都城許都時,山越人藉機叛亂。孫策只好以平定叛亂為要,孫權即位後繼續派兵平叛。不過,公元203年,孫權第一次西征江夏太守黃祖,僅剩攻城時,後方揚州的山越人卻又乘機作亂,孫權功敗垂成,不得不回兵討伐。

此後,山越經常在孫權與曹魏等作戰時叛亂,孫權多次派兵征討,迫使大批山越人出山,並將精壯青年編入軍隊,其餘人編入國家戶籍,成為向國家納稅、服役的百姓。

據《三國吳兵考》記載,「孫權嗣立,先後得山越兵不下十三萬人。」山越人的出山,不僅擴充了東吳的兵源、稅源,也擴大了土地範圍,使東吳後方穩定,而且他們與漢族的融合,也促進了江南的開發。

除了平定山越,孫權還從公元203年至公元208年三伐江夏太守黃祖,並收得大將甘寧。孫權對甘寧十分器重,對待他如原來那些老臣一般。孫權還因為聽從甘寧建議,在第三次西征時擒獲黃祖。他還因甘寧替被俘的江夏都督蘇飛求情,而赦免了蘇飛。這再次體現了孫權的用人之道。

◎聯劉抗曹 赤壁大勝

曹操在統一北方後,為了實現全國統一大業,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率大軍南下,意圖奪取劉表占據的荊州,進而揮師江東,消滅孫權。在曹操大軍尚未到達荊州時,劉表病死,形勢變得複雜起來。

孫權派魯肅以弔孝為名前往荊州,探聽局勢。魯肅未到荊州,劉表之子劉琮就投降了曹操,依附於劉表的劉備也被曹軍在當陽長坂(今湖北當陽)擊敗。江東危在旦夕。

魯肅轉而去當陽見劉備,提出孫、劉聯合抗曹,這一建議與劉備的軍師諸葛亮不謀而合。

劉備於是派諸葛亮前往江東商討聯合事宜。諸葛亮見到孫權後,向他分析了當前形勢及孫、劉聯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之後,孫權召集眾大臣商討和戰事宜。這時曹操派使者給孫權送來一封信。

信中說:「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八十萬軍,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暗示曹操將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進攻東吳。曹操的氣勢讓東吳大臣驚恐不已,紛紛勸說孫權投降曹操,唯有魯肅和武將等主戰。

孫權猶豫不決。

此時回朝的周瑜力排眾議,並進行了精闢的分析,指出曹軍不擅長水戰,況且冬天嚴寒,馬無草料,士兵長途跋涉水土不服,必定會生病,而這正是用兵的大忌。

他還對孫權說,曹軍並不可怕,他只要五萬精兵,就可保證取勝。孫權聽了非常高興,說道:「五萬精兵一時難以湊齊,現在選編了三萬,請你與子敬、程公前去迎敵。」

周瑜遂被任命為主帥佐都督,帶兵溯長江西上,準備與劉備的軍隊會合,共同對付曹操。

為了表明自己抗曹的決心,孫權拔出身上的佩刀,狠狠砍去面前桌案的一角,並大聲說道:「從現在起,文、武官員再有敢說降曹的,就與這桌子一樣。」

在周瑜得當的指揮下,孫、劉聯軍採用火攻方式在赤壁大敗曹軍。曹營燒傷或溺斃的人馬,不計其數。赤壁大戰不僅讓周瑜聲震三國,名垂千古,而且彰顯了孫權的決策政策,同時使曹操暫時無法南下,三分天下的局面形成。

此時荊州雖名義上屬於孫權,但荊州屬下的武陵、長沙等四郡在劉備手中,曹操占有兩郡,孫權也占有兩郡。考慮到孫、劉聯盟抗曹的重要性,孫權接受了魯肅的勸告,同意了劉備借用整個荊州的請求。◇(待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