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舜像當年帝堯一樣,到河、洛祈求神示。帝舜齋戒沐浴後,率領群臣登壇,默默祝。祝罷,就在壇上恭敬待命。

隔了多時,忽見壇外有大物蠕蠕而動,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條五彩的黃龍,背上負著一個圖,長約三十二尺,廣約九尺。那龍來到壇上,將背一聳,圖已落在帝舜面前,隨即入水而逝。

帝舜與群臣細看那圖,以黃玉為押,以白玉為檢,以黃金為繩,以紫芝為泥,端端正正一顆印章蓋在上面,是「天黃帝符璽」五個大字。再將圖展開一看,其文字大意是說天下應該傳禹的話。

這時忽見那五個老翁又出現於車前。五老齊聲笑道:「現在知道帝遜位已確定有人,請從此辭,後會有期。」說罷,各個將身一舉,倏忽不知所之。隔了許久變成了五顆大星,整齊地排在天空,連成一條珠鏈,俗稱「五星聯珠」,是難得一見的天象。

次年,有青龍現於郊外。

帝舜四十二年冬,霜降之後,草木仍舊青蔥,不凋萎,大家以為稀奇。禹道:「這是木氣太盛之故。」帝舜聽了,笑道:「該是應在汝身上呢!汝德在木。以前青龍出現,青色屬木,連年草木非常暢茂,亦是木的徵兆。這樣看來,汝可以代朕即位了。」

夏禹。(公有領域)
夏禹。(公有領域)

過了一段時間,又有祝融之神降於崇山。祝融乃火神,人們認為是由於木氣盛導致火盛。帝舜知道這一系列事件的出現都是伯禹將興之兆。舜對禹說:「完成治水,有大功於天下。能勤勞於國,節儉於家,不自滿自大,德行美好。上天的大命落到你的身上了。」

禹還要推辭。

帝舜說,天意如此,不要再推辭了。

帝舜擇正月上日,於神宗帝堯之廟禪位於禹,一切禮節都和從前帝堯禪舜一樣。

帝舜諄囑禹道:「要慎重對待你的大位,敬行人民可願的事。」

攝政後,禹商議恢復九州之制。大禹治水之時,已將九州之貢賦規劃妥當,現在受命攝政,先行恢復九州之制,再將從前所定貢賦之法頒發於諸侯。

五、「聖人心傳」十六字心法

帝舜禪讓大禹,還傳給大禹十六字心法,謂之「聖人心傳」,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是堯、舜、禹相傳的個人道德修養和治理國家的原則。

「人心惟危」是指人心具有很多不確定性,貪嗔痴愛,飲食男女,一切都是人心。在聲色、名利、妒忌等的驅使下,人心是最具危險的,所以,一定要謹慎的把握住心性。

「道心惟微」是說道心非常微妙。「道心」乃天地自然之心,也就是先天的本性。人心戰勝道心,就墮落而為小人;道心戰勝人心,就上達而成君子,甚至超凡入聖。

「惟精惟一」是說集中精神領悟道心,專一其心,守先天一性(即道心)。

「允執厥中」,「允執」就是平心靜氣、靜觀執守,不離自性,堅守道心,不偏不倚。

這十六字看上去是安邦治國的心法,實際上也是修身養性的修煉心法。

六、帝舜昇天

到了晚年,帝舜於修道已有根基。一次,舜巡視到武夷地區,見到了彭祖的兩個兒子,他們談了很多修道的事情。

一次,帝舜等在華林山遇到元秀真人,元秀真人詳盡地給他講了如何練導引養身之功和脫胎換骨之術。

帝舜五十年,到得鳴條。舜愛其山水清幽,便叫人造了幾間房屋,就此住下,不歸蒲阪了。帝舜這也是效法帝堯作遊宮的辦法,避開都城,好讓伯禹獨行其志。

帝舜在晏龍和侍衛的陪同下,來到蒼梧山腳下,路見一個人,那人自稱何侯,又叫嚙缺。

帝舜和從人都吃了一驚,帝舜驚問道:「你是蒼梧嚙缺,我師許由的師父,失敬,失敬!你怎麼知道我們今天會路過這裏呢?」

何侯說:「我師父赤松子前天說,聖天子的昇天之期快到了,所以我來這山下迎候聖駕。」

於是帝舜一行來到何侯的茅屋。何侯到帝舜耳邊竊竊低語了一陣。只聽帝舜說:「可以!」

「好!」最後,何侯說道:「明天大吉,到晚上就可以去了。」帝舜連連點頭。

第二天,帝舜拿了幾塊竹簡,提起刀筆,在上面寫了幾句話,放在案上。

帝舜叫從人預備盤水,沐浴過了,換上新衣。看看近晚,帝舜叫從人過來,吩咐道:「朕今晚就要昇天了,平日修煉總算得了正果。待朕上昇之後,汝等可急急回帝都通報。朕另有遺書幾件,可以拿去為憑,所有的話語都寫明在上面。」此外別無他語。從人只好唯唯答應。

過了片時,已到黃昏,天空中現紅霞光彩,有音樂響起,異香撲鼻。只見西北角上彩雲繚繞,似有無數仙人,各執樂器而來,後面隨有瑤車、玉攆、霓旌、羽蓋,四面簇擁著,冉冉降落下來。

帝舜與何侯亦走出茅屋,拱手相迎。眾仙來到地上,其中一上仙向帝舜拱手道:「某等奉天帝之命,以汝在人間功德已滿,即脫塵世,特來迎接,上歸崑崙天界。」帝舜隨即登車。瑤車、玉輦漸漸上升,帝舜向從人招手而去。

舜六十一歲時繼堯登臨天子之位,享年一百一十歲,在位五十年。

舜的衣冠塚葬埋在長江南岸的九嶷山,就是零陵。

帝舜處於承堯啟禹的重要時期,他推行以德育民,以仁施政,以孝治家,以禮治人,以善聚民。他所展現的高尚品德——孝悌、忠信,為後世所推崇。他所倡導並推行的倫理道德,成為人們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他所奠定的以道德為核心的傳統文化,歷四千多年滄桑歲月,仍然閃耀著光彩,若日月之光,與天地同在。

第七章 開創華夏新紀元

一、洪範九疇

帝舜歸天後,禹服喪三年完畢,為了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躲避到陽城。但天下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來朝拜禹。禹繼天子之位,國號夏。

禹繼帝位,首先祭祀天地、神靈。大禹叩首問天,天乃賜禹「洪範九疇」。

神龜負書。(公有領域)
神龜負書。(公有領域)

一天,大禹等來到熊耳山,即洛水發源地,有神龜出現,逕到禹前,背上有圖文,禹用筆照著它的式樣畫下。一邊是計數,從一到九,排列整齊,縱橫推算起來,無不是個成數。一邊是文字,即:五行,敬用五事,農用八政,協用五紀,建用皇極,乂用三德,明用稽疑,念用庶征,向用五福,威用六極。

禹有閒暇時,常常將這個《洛書》研究,將它次第排起來,成為九類,並加以解釋完善,就是「洪範九疇」。

「洪範九疇」,即天子的九項責任,也就是九條治世良策。

二、鑄九鼎一統華夏

大禹即位後,天下諸侯齊集塗山。為紀念這次盛會,大禹決定將各地進獻的青銅鑄成九鼎。哪一州所貢之金,就拿來鑄哪一州的鼎,將那一州內的山川形勢都鑄在上面;並將從前治水時所遇到的各種奇異禽獸、奇異之物等一併鑄在鼎上,以一鼎象徵一州,九鼎象徵九州。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九鼎集中到夏朝都城,顯示大禹乃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九鼎繼而成為「天命」之所繫的象徵,為鎮國之寶,象徵著皇權神授。夏亡鼎遷於商,商滅鼎遷於周,三代相傳。◇(待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