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也是四部古典小說中最具爭議性的一本,如它的作者問題、版本問題、歷史背景問題,至今仍未有定論。

《水滸傳》之所以具爭議性,乃在於它的中心內容觸及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造反,而且由於小說中的造反者-梁山好漢造反不徹底(他們最後接受了「招安」-即向朝廷投降,而且還奉朝廷之命鎮壓其它造反者),這就更引起後世論者的爭議,持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對《水滸傳》可以有截然相反的評價。其實,各派論者不僅在評價這部小說的思想性存在分歧,對小說情節和人物的詮釋也如南轅北轍,例如小說中的主角-宋江究竟屬於甚麼樣的人,簡直是眾說紛紜,忠奸賢愚兼而有之。 

《水滸傳》還存在大量「糟粕」(小說中有些殘忍甚至有非正道的情節),這一點使《水滸傳》跟《西遊記》大大不同,《西遊記》在某程度上可以被當作童話,而《水滸傳》則多是「兒童不宜」的情節,離「童真」相去甚遠。無怪乎坊間會出現一些略去「糟粕」、專供青少年閱讀的《潔本水滸傳》或《水滸少年版》。正因為有「潔本」和「少年版」的存在,才更見《水滸傳》的複雜性。

對《水滸傳》故事情節及 主角的詮釋及評價 

《水滸傳》的中心內容是關於造反。造反在古代社會是大逆不道的,即使在現代社會,造反也是一種不正常的社會現象。事實上,造反始終難以與犯罪或其它反社會行為劃清界線。《水滸傳》的造反主題,對一般讀者心中的維護現有社會制度的理念,構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我們試拿《水滸傳》跟《西遊記》和《三國演義》作一比較。後兩部小說的主題思想都是維護既有的社會秩序,《西遊記》的開首雖然講述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造反」行徑,但最終孫悟空還是「回歸正途」,保護師父取經,一路儆惡懲奸,最後「修成正果」;《三國演義》-「擁劉反曹」,維護封建正統。相較之下,《水滸傳》的造反主題便顯得大逆不道。雖然梁山好漢最終「改邪歸正」,接受朝廷招安,但《水滸傳》最為人熟知和津津樂道的部份還是它的前半部份-即講述梁山聚義的部份(注1 )。梁山好漢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幫落草為寇的造反者,而非改邪歸正的朝廷鷹犬。

正由於《水滸傳》的造反主題對讀者維護社會秩序的理念構成正面衝擊,《水滸傳》的讀者在心理上須經歷一個把梁山好漢的行徑「合理化」的過程,即同意《水滸傳》所描寫的時代政治腐敗、貪官污吏橫行,因而梁山好漢造反有理。而且請注意,這是一個有條件的合理化過程,即一般讀者並非認同一切造反行為,而只是認同在「官逼」情況下的「民反」行為。因此,《水滸傳》的讀者可以一方面贊同梁山好漢的造反行徑,另一方面卻對發生在他周遭現實環境的反社會行為持否定態度。同樣,一位熱愛《水滸傳》的家長或教師可以一方面鼓勵他的孩子或學生讀《水滸傳》,卻同時教導他們做個循規蹈矩的乖孩子。這就是《水滸傳》複雜之所在。《西遊記》和《三國演義》的讀者在心理上無須經歷上述合理化過程,因為尊師重道、儆惡懲奸、維護忠義之道在一般讀者心目中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 

既然《水滸傳》如上所述具有大逆不道的主題,可是它卻又能為廣大讀者接受,甚至躋身於「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林。原因何在?

除了因為它有很高的文學技巧外,筆者認為那是由於它的造反主題切合了廣大讀者的一種需要,就是對壓迫的控訴。事實上,這種需要不僅在中國存在,在外國也存在,所以外國亦有關於「俠盜」的小說(如羅賓漢),只是其藝術性和影響力遠遠不及中國的《水滸傳》而已。在古代社會,尤其是政治腐敗或處於異族壓迫的時期,封建剝削沉重,貪官污吏橫行,廣大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敢怒而不敢言,而《水滸傳》正好為他們出了一口污氣。 

事實上,在古代《水滸傳》也確曾成為造反者的崇拜或模仿對像。例如明末和清代的秘密幫會,如天地會都曾模仿梁山的組織形式或梁山人物的名號。正由於《水滸傳》是這麼深入民心,而其造反思想又對封建秩序構成一定威脅,《水滸傳》屢遭統治者以「誨盜」為由被查禁毀版。據民間傳說,施耐庵便因寫作此書而遭明太祖下令緝捕,清朝的幾代皇帝更曾下令將《水滸傳》毀版。可是《水滸傳》仍禁而不絕,由此可見它在舊社會中確有極大的認受性。 

即使立場極端反動、極度仇視梁山泊的《水滸》續書《蕩寇志》,也有官迫民反的情節。例如,該書開場便講述道人陳希真的女兒陳麗卿為高衙內垂涎,父女被迫落草猿臂寨,最後獲朝廷招安。最有趣的是,該書不但沒有為奸臣蔡京、高俅等辯護,而且還特地安排林沖烹殺高衙內和宋徽宗貶殺奸臣等情節。由此可見,即使是從統治階級立場出發的文人,也不得不承認揭竿起義有時確是迫不得已的,而殺奸臣亦是大快人心的。它跟《水滸傳》的分歧在於,《蕩寇志》的作者其實是在宣揚一種起義者的「模範」,認為只有像陳希真那樣不幹綠林勾當、專心等待朝廷招安,才算是值得原諒的造反者的應有行為。至於像梁山泊那樣的造反者,則只是十惡不赦的盜賊,必須斬盡殺絕。 

其實,界定某一反政府的行為,究竟是革命、起義、抗暴,還是叛逆、暴亂、盜賊行為,並不總是清晰判然的,很多時候是數者兼備,亦「正」亦「邪」。同樣,《水滸傳》所宣揚的意識也不能簡單地劃歸「革命」或「誨盜」的範疇。正如歷史上被定性為「革命」或「起義」的反政府隊伍中,不免也會攙雜真正的盜匪黑幫,例如在支持孫中山革命的組織中便有黑幫組織,同樣,梁山一百○八人也包含諸色人等,既有飽受壓迫、被迫落草的林沖和見義勇為、打抱不平的魯智深,亦有專做鼠竊狗偷行徑的時遷和開人肉作坊的孫二娘。這就為評價《水滸傳》增加困難,所以筆者認為,《水滸傳》亦正亦邪的雙重性,其實只是反映了歷史上眾多反政府行為亦正亦邪的雙重性。因此,《水滸傳》的複雜性乃在於其歷史真實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清代文人金聖歎把《水滸傳》的後半部份刪去後,世上流傳最廣的《水滸傳》版本便是這個刪節本(世稱「七十回本」)。七十回以後的故事已鮮為人知,筆者在幼年時便曾千辛萬苦才覓得「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滸傳》(又稱《水滸全傳》),得以讀到七十回以後的故事。只是直至近年,「一百二十回本」才重新為人所認識,不過即使如此,「七十回本」仍是當前最通行的《水滸傳》版本。◇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