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邶風.匏有苦葉》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

深則厲,淺則揭。

有彌濟盈,有鷕雉鳴。

濟盈不濡〈車丸〉,雉鳴求其牡。

雝雝鳴雁,旭日始旦。

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

匏,音袍;瓠瓜的一種。《康熙字典》:「音庖。【說文】瓠也。從誇,包聲。取其可包藏物也。【詩.邶風】匏有苦葉。【註】陸佃曰:短頸大腹曰匏。【陸璣詩疏】匏葉少時可為羹,又可淹煮,至八月葉即苦。」從古人的註釋中我們可以知道,匏葉才生出的時候是可以吃的,而到匏葉變苦時,即夏曆的八月份。

濟,音記;本詩指渡口,「濟」也可以當動詞「渡(江、河、湖等)」。深,形容水深。涉,涉水,古人把膝蓋以上的渡水稱為「涉」。深涉,意即渡口的水深超過膝蓋。《鄭玄箋》:「瓠葉苦而渡處深,謂八月之時,陰陽交會,始可以為昏禮,納采、問名。」

這兩句的大意是:(八月)匏瓜的葉子已經變苦,渡口的水也已經漫過膝蓋。

深則厲,淺則揭

厲,古代成人束衣腰帶的位置;也就是髖骨上來的大約兩寸的地方,我們現代正常的成人男士穿傳統西裝褲繫皮帶時也在這個位置。古人的上衣比較長,下端一般到大腿的中部。揭,音器;撩起上衣的意思。《毛傳》:「揭,褰衣也。」這兩句的大意是:「(涉水過河或從渡口處涉水上渡船時)水深則漫過腰帶(上衣要濕掉),水淺則撩起上衣。」

本詩所說的渡口是指普通的小河流或小湖泊的渡口,不是指長江、黃河的主流或大支流、大湖泊的渡口,那些渡口有浮橋或固定棧道,從岸邊延伸到河中讓人上船,不需要涉水上船。而本詩所說的小河流無專門的渡口,小船如果直接靠近岸邊會擱淺,所以就離岸一段距離,乘客上船的時候,需要下水走幾步才爬上船。到夏曆八月份之後,河水會上漲,此時乘客上船就不太方便。

在正常情況下,當匏瓜的葉子開始變苦的時候,是夏曆的八月份。此時河水也開始上漲,平時上渡船時可能捲起褲腳或撩起下裳就能涉水登船,但現在就不行了。當河水漲到最高水位,因為渡船離岸邊有一段距離,涉水上渡船的時候,淺的地方要撩起上衣,深的地方(接近渡船處)水可能會到達腰部。

而一些小河流或湖泊,平時不需要渡船也能涉水過河的,但是到了八月份就要注意,因為河水在這個月會暴漲,沒有渡船直接涉水過河會有危險。

有彌濟盈,有鷕雉鳴

彌,大水或指河水暴漲,水位達到最深位置的意思。盈,滿。《毛傳》:「彌,深水也。盈,滿也。深水,人之所難(渡)也。」鷕,音咬;象聲詞,雌雉(野母雞)的叫聲。《康熙字典》:「【說文】雌雉鳴也。【詩.邶風】有鷕雉鳴。」

在河水暴漲達到滿盈的時節(八月中旬),雌雉也在開始鳴叫。

濟盈不濡〈車丸〉,雉鳴求其牡

濟盈,指河水已經漲到了最高位,再漲下去就滿出來了。濡,音儒;沾濕的意思。《康熙字典》:「又漬也。【詩.邶風】濟盈不濡〈車丸〉。」 〈車丸〉,音宇;車轅以上部份統稱為「〈車丸〉」,人在其上憑軾而站,如立於天宇之下,故音從「宇」,並與「牡」押韻(請參考左面的示意圖,此圖不夠準確,只是讓讀者有一個對〈車丸〉字的概念)。周朝時期車轅高度為三尺(周朝時期的尺),大約是現代的69公分,也就是成人的大腿中部,上衣的最下端位置。上一章講了「深則厲」,是說「濟盈」時河水深的地方會浸濕上衣的腰帶。而現在卻出現「濟盈」時河水的水位還沒有超過車轅的高度(濟盈不濡〈車丸〉),這是不正常的現象。《鄭玄箋》:「渡深水者必濡其〈車丸〉。」

牡,音姆;公的走獸;母的走獸稱為「牝(音聘)」。而飛禽則稱為「雌雄」。這是古漢語中的固定用法。雉是野雞,屬於飛禽,雌雉鳴叫只能是為了吸引雄雉,現在卻出現雌雉鳴叫為了吸引牡的走獸(雉鳴求其牡),這不是奇怪嗎?這也是不正常的現象。

八月中旬,河水本應該暴漲到最高水位,可是現在卻沒有超過車轅的高度;飛禽雌雉鳴叫,卻是為了吸引牡的走獸。(我們常見的馬牛羊等為走獸,以牝牡區分;雞鴨鵝為飛禽,以雌雄區分。)

《康熙字典》在註解「牡」這個字時,有很詳細的解釋:「音母。【說文】畜父也。從牛土聲。【詩.邶風】雉鳴求其牡。【傳】飛曰雌雄,走曰牝牡。【箋】喻人所求非所求。【疏】雌雉鳴也,乃鳴求其走獸之牡,非其道。 」

雝雝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雝雝,音雍;和洽貌或和樂貌;本詩形容雁叫聲相互應和的樣子。《毛傳》:「雝雝,雁聲和也。納采用雁。」古代正式的婚姻六禮中,納采、問名、納吉的禮物用活雁,禮儀選擇早晨舉行。旭日,初昇的太陽。這兩句詩與周禮的規定是相對應的,《禮記.士昏禮》:「士昏禮,凡行事必用昏昕(音新,早晨)。」這是說婚姻的六禮都必須選擇在早晨或黃昏舉行。具體的規定是從「納采」至「請期」,都選擇在早晨,旭日始旦,即天大亮的時候。而六禮中的「親迎」則選在傍晚的時候。《鄭玄箋》:「雁者隨陽而處,似婦人從夫,故昏禮用焉。自納采至請期用昕,親迎用昏(黃昏)。」

歸妻,這是指婚姻六禮中的「請期」。迨,音義同「待」,待到、趁著。泮,音判;本詩指溶化或消散。《鄭玄箋》:「歸妻,使之來歸於己,謂請期也。冰未散,正月中以前也,二月可以昏矣。」這是說「請期」一般是在正月中旬以前,道路上或河上的冰還沒有溶化的時候進行。

旭日東昇之時,大雁在鳴叫(言外之意,婚姻六禮中的納采、問名、納吉都選在早晨進行,並用雁為禮物。)士以上的官員(包括天子)舉行婚姻之禮中的「請期」禮時,必須在地面的冰渣及河冰還沒有溶化之前進行。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招招,號召或招手示意貌。孔穎達《毛詩正義》引王逸曰:「以手曰招,以言曰召。」舟子,理解為船夫或船夫的兒子均可,因為稍大點的渡船有可能兩個人操縱;船夫掌舵,而其兒子招呼並幫助客人上下船;古代的庶人中有當船夫擺渡謀生的。「招招舟子」是指「船夫的兒子招呼要過河的人們涉水上船」。卬,音昂;我。《康熙字典》:「【說文】我也。【詩.邶風】卬須我友。」否,音缶;本詩指否定或沒有(跟隨)。友,在古漢語中,同門稱「朋」,志同道合的稱「友」。《說文》:「友,同志為友。」

船夫的兒子招呼要過河的人們上船,大家都在涉水上船,只有我沒上。大家都在涉水上渡船,只有我還在岸邊沒動,因為我要等我的友人。◇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