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我喜歡書還是人,我的答案絕對是「書」,永遠是書。

在家人眼中,我的名字就是卡特琳娜.讀完這章就好.畢沃德。

每次父母叫我(如「吃飯嘍」、「該睡覺嘍」、「再過十分鐘就出發嘍」、「快下水!游泳比賽馬上要開始嘍」),我的回答永遠都一樣,而且絕對不是真的,我才不會只讀完這章。

我躲在安全的書本裏看世界,雖然這句話確實描述了我的狀況,但並無法形容在我眼中世界是多麼不真實,因為我只需要垂下視線,閱讀印在白紙上的黑字,就能永遠沉浸在冒險的國度;悲劇、喜劇,我想要怎樣的情節都唾手可得。各種世界、體驗、情感,在封面與封底之間流傳數百年,終於讓這個戴著眼鏡的瑞典書獃子少女讀到,而所謂的「真實」人生,依舊日復一日、波瀾不興。

喔,以前的我多麼唾棄現實啊。

在書中,如果有人夢想要去做一件事,到了故事尾聲,肯定會成功的。但在現實人生中,如果有人夢想要去做一件事,很可能大半輩子都在做其他別的事。

如果書中有個多金、帥氣、邪佞的男人惹妳發火,了解他之後,一定會發現他其實善良又迷人。但在現實人生中,可不是這樣。多金、帥氣、邪佞又惹人火大的男人,一定是爛人無誤,相信我。

現實生活亂七八糟的,沒有條理、沒有邏輯,嚴重欠缺角色動機與美滿結局,我一直覺得上帝很不會編排情節。

從十四歲開始,我就在書店工作。有時候,我覺得這麼小就整天在書堆裏好像不太對,但有時候我又覺得這個年紀剛剛好。那間書店位在斯德哥爾摩城外的郊區,灰塵遍佈、陳設雜亂,但我在那裏學到很多東西。

我發現到推薦書本的樂趣,將一本書介紹給一定會非常喜歡的人。曾有個少年進來書店,問我有沒有關於龍的書,或是內容有龍的書,其實只要和龍沾上一點邊就行。我看著他的臉,就給他一本《龍騎士》。

我常搬書,一堆又一堆的書,我發現書非常重,傳遞故事這件事可以讓人累到挺不直腰。

我躲在儲藏室裏,發現書本的氣味各不相同。雖然每本書都有精彩冒險的迷人香氣,但除此之外,精裝書的氣味和平裝書不同、驚悚小說的氣味與都會女性小說不同、而紙張薄如蟬翼、白如初雪,字體超小的經典文學作品,更有非常獨特的香氣。大學用書和高中課本的氣味完全不同,後者很可能是我唯一無法喜歡的書,大概是因為強迫閱讀加上長期放在不通風的教室裏,所以那個味道讓我無法忍受。

不知不覺中,我發現來書店的人們各有千秋。

當然,也少不了那個龍少年。我曾幫一位小姐找到芬妮.傅雷格的《紅雀聖誕》,結果她買了十本,打算去探望朋友的時候就不送花了,而改送這本書。曾有一個半醉半醒的酒鬼來到店裏,花了半個小時和我聊印度記者潘卡傑米什拉(Pankaj Mishras)的佛教著作《世間佛陀》(Buddha in the World),不過最後他甚麼也沒買。

也曾有一位太太在我們店裏地待了一個小時,她非常緊張慌亂,因為她的大女兒正在動腦部手術,我一直覺得這個疲憊而苦惱的女人,背後一定有個故事。為甚麼她沒有在醫院陪女兒,而是在這裏扭手指,緊張地拿起一本書又立刻放下,文字似乎只是由她眼前飄過,她想盡辦法要分散心思、和店員聊天,偏偏我這個不知所措的書獃子,卻根本不曉得面對現實中的慘劇時又該說些甚麼。

當然,我始終不知道這對母女的關係最後有何發展。但我知道手術很成功,她女兒平安無事,因為她第二天特地來店裏告訴我這件事。

一開始,當我決定要將書店寫進書裏時,我以為這將會是一本完全關於書本的書。但是,當我真正動筆之後,我察覺到在書店裏的那些年,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並非書籍,而是那些來來去去的人。他們通常有點怪,也有些人對書本根本毫無興趣,但他們全都非常……有人情味。

不過,這本書也是在寫一個埋首閱讀的人,如何慢慢學會從書本之中抬起頭來,先是膽怯地觀察周遭世界發生的事情,最後甚至大膽邁出腳步走入這世界,在過程中找到勇氣,成為自己故事的主角。

當然,她還是會在口袋裏藏一本平裝書,以防萬一嘛。

──節錄自《小鎮書情》(序)/ 悅知文化出版公司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