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癌症首位。政府撥款逾4億元,於去年九月推行首階段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資助68至70歲合資格市民接受大腸鏡檢查,但只有5%長者參與。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建議當局改善篩查及治療配套,為所有確診患者提供一線治療支援。
政府公佈首階段數據顯示,只有5%合資格長者參與篩查,遠低於預期的30%,驗出大便隱血呈陽性後再照大腸鏡的長者只有56%。但經過大腸癌篩查,確診患大腸癌的比率為0.5%,是政府預期0.1%的5倍。
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召集人龐昭輝認為,參與大腸鏡檢查比率低的原因有三,一是整個篩檢流程複雜,但政府跟進力度不足,減低繼續檢查的誘因;二是欠缺宣傳教育,以至很多長者不明白大便隱血呈陽性的危險;三是確診後缺乏適切藥物支援。
龐昭輝強調,長者擔心無錢醫治是患者諱疾忌醫的重要原因。他指,該會在3年前曾進行調查,發現超過六成大腸癌高危人士既無醫療保險,也無預留醫療開支。27%的受訪者表示不願接受篩查,15%受訪者表示不檢查的原因,是擔心發現患上大腸癌後負擔不起醫藥費。
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成員賴偉達表示,對於擴散型大腸癌患者,醫管局只提供化療,未達國際指引所列明的化療加標靶治療,而一線標靶治療每半年治療費用約10萬元,並非基層家庭所能負擔。他又指,現時安全網提供標靶藥物資助只限於僅擴散到肝臟的患者,落後於周邊地區如台灣、日本等。他希望政府根據國際治療指引,一視同仁為所有擴散性大腸癌的患者提供一線治療支援。◇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