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筆者正在西藏東部某地工作,夏天傳來消息,中國可能和印度再次爆發衝突。當時筆者所在的單位收到命令,五輛卡車整裝待命,隨時支援前線。要求是車輛必須維護好,裝滿汽油,每車兩名司機,必須在得到命令兩個小時內出發。
 
中國大陸消息並不靈通,所以即使距離衝突地點只有大約一百公里,卻並不知道當時的詳細情況。當然,從種種跡象,當時還是能猜出情況相當緊急。
 
不過,今年中印的邊境對峙,和1987年時的地點不同,那時是在中國稱藏南地區、而印度則在1986年設立的阿魯納恰爾邦,也就是麥克馬洪線東段爭議地區。而今年的對峙,則發生在不丹和中國接壤的洞朗地區。由於不丹的軍事和外交都依靠印度,所以印度出兵為不丹爭取國土權益。
 
相對來說,只有約100平方公里的洞朗地區,其實只是高山上的不毛之地。有分析說該地區戰略地位重要,但實際上恐怕不見得。
 
實際上,中國與尼泊爾、印度錫金、不丹和印度阿魯納恰爾邦的交界,基本上是沿著喜馬拉雅山山脊。喜馬拉雅山北方或者東北方,是中國境內的西藏高原,而南方則是喜馬拉雅山的南坡。這種地理,決定了中國在該地區展開大規模戰爭的難度。因為喜馬拉雅山北坡全是雪山和高原,自然條件惡劣,人口稀少,公路和氣候條件都不好,運送軍隊和物資都非常困難。
 
1962年,中國和印度軍隊在藏南地區發生戰爭,中國軍隊取勝,但實際的戰鬥在6、7天內完成,中國軍隊隨後立即後撤,主動停戰,退回到原來實際控制線後20公里。這和軍隊後勤不繼有很大關係。在藏南地區動武,當時中國需要依靠人力和畜力,把軍事物資從林芝和波密運過去,順利的話需要3天時間。正因為在該地無法持續作戰,所以中國才採取打完就跑的策略。戰鬥雖然勝利,但戰爭的目標實際上卻輸掉了,不但喪失了國土,而且和印度關係一直到現在也沒有恢復。
 
如果和印度關係因為武裝衝突再次全面惡化,中國還面臨整個藏區穩定的問題。藏南地區(阿魯納恰爾邦)雖然只有不到9萬平方公里,卻有一百萬人口,大部份實際是講藏語信藏傳佛教的藏族人。要知道,西藏12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人口也不過才140萬而已。也就是說,有一半左右的藏人,實際上居住在印度。
 
另外一個問題是,中國周圍不少敵人,中國軍隊必須四面戒備。而印度基本上只有兩個敵手,而他們最重視的則是中國。雙方的中間線,正好是海拔3、5千米的高原和高山,在這裏用兵,軍隊必須經過高原訓練。有人說中國從中部調軍隊去西藏和印度馬上開戰,我就不太相信,因為大陸部隊去西藏,不經過幾個月的高原訓練,恐怕連走路都成問題。
 
但印度軍隊卻有長期的準備,印度陸軍一大半都是所謂的山地師,專門從事高山作戰。所謂「豫則立,不豫則廢」,雙方在這個地區所作的準備以及投入的資源,可以說不可同日而語。
 
另一方面,1987年中印對峙消解,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美國對印度施壓,甚至向中國提供衛星情報。而今天的局面,美國可能轉而支持印度,而且日本近年和印度關係十分曖昧,因此中印衝突,對中國的影響恐怕只用軍事難以衡量。
 
這可能正是中南海的難處,像是手抓豆腐,用力小了不行,用力大了可能也不行。中國外交正逢多事之秋,對印度軟硬拿捏困難,算是一大難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