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與人類生活環境緊密相連,從大自然的天地山水、各種建築物,以至瓜果、花鳥,甚至細如蟲、蟻、紙、筆都脫離不了色彩。很難想像抽離了色彩的世界是個甚麼樣的景象。從八卦中陰陽兩極開始,中國就是一個講求「對應」關係的民族。文學上表現的是一種「對偶」的應用:平仄的和諧;句數以偶數作結;字數講究奇數的組合。當然色彩的運用也不會是一種單色的塗抹而已。

隨著先民們的生活歷程與思想型態的交互變化中,顏色的對比、互補、襯托、彰顯……等的作用與效果,在各方面逐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有意無意中或不知不覺間,詩人們就自然的以顏色表露他的情意,用色彩去抒發內心的觸動,用色塊去描摹一己的觀感。因而在古典詩詞中,色彩在整首詩裏漸漸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越調】天淨沙 秋 元‧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這是作者四季風景圖中的第三首,也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開頭兩句描寫了村、日、霞、煙、樹、鴉六樁秋天的景物,又用孤、落、殘、輕、老、寒六字加以渲染,便給秋天籠罩上一層肅殺的氣氛。孤村、落日、殘霞是組蕭瑟、黯淡的景象;輕煙、老樹、寒鴉則又是一組遲暮、淒涼、冷落的景象。作者一連寫了六種景物,表達的是一種甚麼樣的思想感情呢?為甚麼這些景物在作者眼裏是如此的黯淡、淒涼?光讀這兩句是得不到答案的。次句「一點飛鴻影下」便點出了這個主題。在一組靜的景物當中增添了一個動的形象,馬上賦予一片生機,那「飛鴻」往往使人引發思念之情,這是古典詩詞曲中常見的寫法。「飛鴻」代表著書信、消息、往事的痕跡、離別遠行或超然世外的豁達退隱……等等內心的意象。因此,經「一點飛鴻影下」這麼一點,前面所寫的種種景物,彷彿便染上了懷念、相思的色調。

作者在點明主旨之後,又加上「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青、綠、白、紅、黃,五色景物,色彩斑爛,相互間雜、映襯,又進一步給這肅殺的秋景,增添了活氣。這五色的摻入,不僅色彩鮮明,而且冷暖色相間,以散透視的繪法,寫出了秋之明麗動人。這是一幅純粹的山水畫,雖然人物隱而不見,但在整首作品中,能讓人感受到欣賞這眩目迷人的秋景所帶來的那份心平氣和、閒適安謐、情緒清明的心態轉變。為懷別、相思增加了幾分開朗、健康的詩情。

詩人,確實有詩人敏銳的觀察力與纖細的心靈觸角和高明的色感,不管是有意的安排抑或是無心的堆砌,總有他特殊的含意在。所以我們可以確定色彩與情感有著相當巧妙的關連,可以說這是內外情境的契合使然。甚至於有些詩詞更將色彩推向一個象徵的層次,而且是人人均能接受的普遍模式,成為一種類型。譬如「白髮」,馬上可以體悟到青春的消逝、愁緒的添增。「白」讓人覺得淒寒。月光的白、霜雪的白、白楊的白、白髮的白,瑩潔不可侵犯。因此,從很多作品中,我們可以發掘共通的屬性、共通的象徵意義。

心理學家們一直在研究色彩與個人感情之間的連結。經由不同的色彩喜好可以判定個人性格上的差異性。反之,也因不同色彩的環境影響未來人格的發展。例如:綠色導引和平;黃、橙產生溫暖;紅色總給人熱情、佔有、統轄、積極的感覺。而中國古典詩詞曲裏更是如此。因此可以由詩中呈現的色彩,探究出詩人各自的私密性感情的緣由,及其個人的癖好與性格背景。

《靜夜思》與《玉階怨》同為李白的傑作。這兩首透露出他對「白」的虔誠,他是個酷愛不染纖塵的潔瑩之白的詩人,也象徵著他高潔的襟懷及道德操守。而晏幾道為人疏放不拘小節,工於言情,能寫真情實感,因而詞中常用紅與綠的對比顏色字,讓這些顏色字產生戲劇感、產生詩中的張力。至於五色雜呈、紛繁而不覺刺眼的意象所造成的特殊情趣,不只白樸使用,早在宋朝陳師道、陸游……等等名家,詩詞中更是屢見不鮮。多色字的出現,使得作品中不僅有色,還有光、影、雲、氣,甚者動植物均備,是一種多姿多彩的美感經驗的呈現。

詩詞中的色彩不一定都具有象徵意義,但至少從聯想中影響了感情的產生與轉化,創造了作品的美感。詩的語言是一種意象語言,從「色相」產生的「意象」更能生動、鮮活,栩栩如生。因此自古以來,這些騷人墨客在自己的創作中絕不會放棄色彩的說服力。真正的藝術家要能從平凡中鑑賞出特點,從泛泛中見出真跡;能以各種特殊的視覺、嗅覺去欣賞各種殊勝的美。即使是遊戲筆墨,其中反而含有一點哲理的體悟。無疑的,我們生活在彩色世界中,當然樂意欣賞生活中的諸般色彩,更樂意領略詩人所創造的另一個斑爛世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