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結束的新唐人電視台國際鋼琴大賽,舉辦期間邀請到教授古典鋼琴50年的維克多‧羅森鮑姆(Victor Rosenbaum)先生舉辦大師班。羅森鮑姆接受《大紀元》專訪時,分享了他對古典音樂演奏與欣賞,特別是對本次大賽指定的貝多芬、舒伯特和蕭邦等大師經典曲目的理解,精闢之論令人深受啟發。茲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音樂大師維克多‧羅森鮑姆(Victor Rosenbaum)先生接受新唐人訪問。(新唐人)
音樂大師維克多‧羅森鮑姆(Victor Rosenbaum)先生接受新唐人訪問。(新唐人)

音樂會影響你。你會領會快樂與悲傷,你會知道二者之間所有的細微差別。這就是音樂的偉大之處,它可以與所有的人溝通,不管他們說哪種語言。

舒伯特三首鋼琴小品(即興曲)Schubert 3 Piano pieces D.946 (Drei Klavierstücke)

羅森鮑姆:我看到(複賽指定)曲目上有一些舒伯特的樂曲。舒伯特寫了不少美妙的奏鳴曲,但曲目中的三首樂曲不屬於奏鳴曲,而是獨立的樂曲,每一首都相當精彩,具有非常鮮明的特色。

舒伯特在世時,很多音樂創作都沒能發表。如你所知,他31歲就去世了,他寫的很多音樂都沒能在有生之年被演奏。事實上,除了在非常年輕的時候指揮學生樂團演奏過他的第一交響曲,他從未在音樂會上聽過專業樂團演奏自己的交響樂。

他的音樂是如此悲傷、淒美,雖然傾注了全部,自己卻沒能聽到。他在世時聽到的音樂是他的室內樂和歌曲,是給一小群人演奏的,可以在沙龍中、家中演奏的,舒伯特的大部份音樂最初就是在這些場合演奏的。

這三首樂曲都令人愉快,節奏中蘊蓄著能量,令人著迷;而且,舒伯特充滿靈感的精彩旋律總是這樣感人至深。

大紀元:舒伯特不是很偏愛憂傷的曲調嗎?

羅森鮑姆:是的,我經常說,即使是舒伯特快樂的音樂也有點悲傷或懷舊色彩。即使是他年輕時——17、18歲、20歲出頭時寫的,不總如此,但往往帶有些惆悵、悲傷的元素,即使音樂的主調是快樂的,但本質上(是憂傷)。

他在25歲左右開始生病,從那時起就經常生病,有時病得相當重,有時又好得多。他的一生非常高產,雖然短暫,但卻寫了600多首歌曲、至少9部交響樂,還有很多絃樂四重奏。他寫的很多室內樂和一些歌劇如今都不再演出了。

在人生最後階段譜寫的這些音樂——儘管那時他還很年輕,聽起來真的像是晚年作品,因為他在面對生死的問題——他自己的生死。這樣一來,音樂很有探索性,深刻、嚴肅。我在獨奏音樂會上即將演奏他的最後一支奏鳴曲(註:鋼琴奏鳴曲作品960),那是一首驚人的作品,被視為最經典的傑作之一。

這三首作品不是在他最後的歲月裏寫的,但是在去世前幾年,直到他身後才發表。

蕭邦降B小調第二號鋼琴奏鳴曲,作品35 Chopin Piano Sonata No.2 in B-flat minor, Op.35

這首奏鳴曲因一個慢速樂章——「葬禮進行曲」(the Funeral March)而著名,而且是非常的出名。很多自認不了解古典音樂或不知道這首奏鳴曲的人,也會對葬禮進行曲富有特點的老耄的節奏耳熟能詳,那是這首奏鳴曲的一個知名主題,在第三樂章。

第一樂章強烈、熱烈,很有戲劇性;第二樂章很有力,節奏非常強;然後是「葬禮進行曲」的樂章;而最後一個樂章屬於蕭邦寫過的最奇怪有趣的作品,它是音樂史上最短的奏鳴曲樂章之一,彈下來大約2分鐘,速度非常快,也非常柔,常被形容為「吹過墳頭的風」。因為在這之前是「葬禮進行曲」,之後你會聽到安靜的沙沙聲,上下來回游移的低音,很多半音,有點陰森恐怖。

和聲幾乎是現代風格的、無調性,但都可以視作傳統和聲。但其中有那麼多的半音,就是不在「do re mi」大音階中的調子,和聲聽上去很狂野,有種魔鬼般的元素造成了那種詭異可怕的感覺。

這之後,在結尾處,速度變得非常快,在非常低的音區衰弱下去,當最後的和弦音迸發出來,全曲就結束了。非常震撼。

每個人都會喜歡聽,因為它那麼有力量,四個樂章就像個故事。

事實上,我希望所有的聽眾在聽音樂時都能這樣想著自己在聽一個故事,或許是沒有文字的故事,而且也不必一定有文學意義。我把它叫做情緒場景或心理場景。在你聽的所有音樂中,都非常清楚地有對話,有人物的交談;有互相衝突的元素,或憤怒,或緊張,或興奮,或爭辯。幾乎在所有音樂中,都有著衝突的元素,某些時候也表現出堅定的決心。

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所有的音樂都在講故事,無論你是否知道具體含義——多數情況下並沒有具體含義,沒有編好的故事,沒有像《羅密歐與茱麗葉》那樣講述一個特定的故事,但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把它當作故事來感受。

蕭邦這首奏鳴曲也不例外。你會感到能量,感到它的熱情、強烈,它的戲劇性。你會感到抒情的段落在你恐懼的時候撫慰著你,紓解著重大的心理衝突;你也會感受到「葬禮進行曲」的嚴肅,因為它明白無誤地暗示著死亡。

而緊隨其後的樂章的怪誕也是不言而喻的,即使你不了解音樂,也會聽到它的怪異、險惡,它的奇特,或者說是可怕。最後的和弦根本就是「戛然而止」,彷彿命運在召喚。

這首作品很難歸結於某種特定含義。坦白說我也不喜歡給音樂「定性」,我不想告訴別人去感受甚麼東西。因為我覺得音樂會告訴你去感受甚麼,音樂將向你表達感受。你需要的只是敞開心扉、接受它,願意讓它洗淨你,或者在某種意義上說,進入你的心靈。

有些人認為古典音樂是背景音樂,是放鬆音樂。對多數音樂家來說,一點也不會放鬆,因為我們被音樂的場景、正在發生和即將發生的事完全抓住了。但我認為,聽眾——即使是未經訓練的聽眾也會有這種聆聽古典音樂的體驗,他們真的會被完全抓住——你只需要集中注意力、保持敏感,並且讓它影響你。

音樂會影響你。你會領會快樂與悲傷,你會知道二者之間所有的細微差別。這就是音樂的偉大之處,它可以與所有的人溝通,不管他們說哪種語言。

大紀元:我聽說有的人聽完音樂會感到筋疲力盡,因為你所有的情緒都灌注到了音樂的敘事中。

羅森鮑姆:我告訴我的學生,你在講故事,你也在扮演所有的角色。這真是很妙的事情,因為所有的人物都要在你的手中演出來。你正在讓音樂中傳達情感故事的所有元素發聲。對於聽眾也是如此。如果他們對音樂保持警醒和開放,音樂可以令人振奮,也可以讓你筋疲力盡,有的則二者都是。◇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