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微信朋友圈有個內容在熱傳,說的是一個澳洲人在上海呆了多年,能講一口流利的中國普通話,寫了一本書介紹中國,澳洲廣播電台585AM的一個節目主持人請他介紹中國,談到中國有一個叫戶口的東西時,這個中國通老外是這樣解釋中國戶口的:他說中國戶口相當於中國一個縣(county)或一個市(prefecture)裏發的護照,在這個縣內,你擁有相應的權利與義務,如果你去了其它地區,你就部份地失去了這個權利,你不能享受當地的醫療保險、勞動保險,甚至不能同工同酬,一般報酬比本地人低,不能應聘當地的政府僱員,沒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他們的小孩不能與當地小孩一樣去受同等的教育,當然,小孩也不能參加當地的高考去上大學,因為他們相當於是非法移民。
這個主持人驚呼:他們是中國公民,難道在自己的國家內,他們成了非法移民?這個中國通老外說:「是的,基本上這樣的。」節目播出後,驚呆了收聽節目的所有聽眾,這個老外的看法,倒是準確而新鮮。中國人給西方人解釋「戶口」,很難講清楚這個詞,說上半天,聽者會越聽越糊塗。倒是這個老外,一個局外人一下子就講清楚了。
2016年1月2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提到,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要全面放開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留學歸國人員等落戶限制。除此之外,會議強調要放寬農業轉移人口的落戶條件,讓更多的務工人員享受本地的教育、就業、醫療、法律援助等多項基本公共服務。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國約有1,300萬人口沒有戶口,成為俗稱的「黑戶」。根據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萬海遠等人在2014年7、8月份的調研,這些黑戶中60%以上是超生人員,其他還包括沒有主動上戶口、棄嬰、未婚生育、相關證件丟失、戶籍辦理程式繁瑣或基層部門不作為等多種原因導致的無戶籍人員。
總量在1,300萬左右、佔總人口1%的中國人沒有戶口,這已經成為中國人口管理的一個怪現狀,不僅成為影響社會公平、和諧的重大問題,更是一個國家的恥辱。因為沒有戶口,他們大多數人沒有社會保障,失去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受教育機會,隨著「實名制」逐漸普及,他們的生活受影響更大,出行也變得相當困難。
1958年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第二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戶口登記;第七條規定:嬰兒出生後一個月以內,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鄰居向嬰兒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出生登記。根據這一條例,對出生的中國公民予以戶口登記,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但是,對於各地計生部門來說,急需一個抓手來推進計劃生育工作。雖然條例明令不允許給公民登記戶口設置任何附加條件,但在具體工作中,又開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口子:公安部門作為各級人口和計劃生育兼職委員單位,在新生兒落戶時又要履行相關職責,即要求出示其父母《計劃生育服務證》,並將有關情況通報給當地計劃生育行政管理部門。
正是這個沒有人性的做法,使得「超生罰款」與「新生兒入戶」捆綁成為地方通行的「土政策」,超生而未繳納罰款,就不能辦理戶口。戶口登記於是成為計生工作的一個籌碼。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國至少有20個省(市、自治區)有明確的規定或案例,上戶口必須出示計劃生育相關證明,其中北京、上海、遼寧、四川、河南、湖北等6個省市在省級戶籍制度上明文規定,將計生與戶籍掛鉤。
中國、北韓和之前的蘇聯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僅有的幾個實行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的國家,這種從蘇聯政權移植過來的畸形戶口政策,並沒有隨著蘇聯政權的倒台而終止,在中國倒是越來越形成了所謂的產業化、利益化,諸如各地推出的買樓送戶口,以及所謂的藍印戶口、積分戶口、暫住證、居住證等等,無一不是在製造各種不公平的戶口歧視政策。
戶口管理制度是中國和北韓獨裁專制下的特有產物,隨著80年代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的逐漸發展,這種戶口管理制度早就應該改革或取消,一國的公民不能自由的在一個國家遷徙、流動或居住,對於一國的公民來說,是一種羞辱!哪有甚麼自豪感歸屬感?對這個國家來說,更是一直恥辱!!!對某個執政集團來說,就是無恥!!!
經濟學家胡祖六博士也曾嚴厲抨擊這種戶口管理制度:「我們的戶口制度的延續,儘管80年後人身可以進行衡量流動,你還是二等公民,不能真正享有子女就學,沒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覆蓋,像北京沒有戶口不能買房子,只能住棚戶、住貧民窟。這種制度既不效率也不公平,所以我認為戶口制,我只能想像人類只有奴隸制可以相比。」(原標題:北韓的戶籍制度就是一種恥辱和無恥,比我們的戶籍制度還無恥!)◇
——網絡轉載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