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母親節迎來了康乃馨花季,多數國家都把康乃馨作為母親節的代表花卉,用來表示對母親的敬愛與懷念。其實,中國古代早有代表母親的花——萱草,象徵東方女性溫柔、含蓄、樸實、堅忍、犧牲奉獻的精神,在恬淡中散發出母愛的光輝。
那麼,為甚麼「萱草」是中國的母親花?
萱草,俗稱為黃花、黃花菜、金針、金針花、金針菜、宜男草等。萱草的花形似百合,橘紅色或黃紅色,無香氣,花未全開時,可採做菜食用,根可入藥,若開花則供觀賞。
據《說文・艸部》中載︰「藼,令人忘憂草也。或從宣。」藼,古同「萱」字。古人認為以此草嫩苗為蔬,食之令人昏然如醉,可以使人忘憂,所以又稱為忘憂草、忘憂物。另《太平御覽・卷九九六》引南朝梁任昉《述異記》曰:「萱草,一名紫萱,又呼曰忘憂草,吳中書生呼為療愁花。」
萱草在古代又稱為諼草,諼就是忘記的意思。在《詩經・衛風・伯兮》上云:「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毛傳︰「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據《釋文》曰︰「諼,本又作萱。」之後,「樹萱」成為消憂之詞。如李白《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託陰當樹李,忘憂當樹萱。」
北堂,指古代居室東房的後部,是主婦盥洗的地方,如《儀禮・士昏禮》:「婦洗在北堂。」鄭玄・注:「北堂,房中半以北。」故北堂借指母親。後來,就用「萱堂」來指母親的居室,喻指母親。〈伯兮〉這首詩是描述婦女思念遠征的丈夫,希望找到忘憂的萱草,種在北堂上,以解自己的憂思之情。
相傳隋末時,唐太宗李世民與父親李淵南北征戰,他的母親因思念兒子而病倒。當時,大夫就用具有明目安神效果的萱草,煎煮給李母服用,並在北堂種植萱草,以解其憂思。
後來,遊子要遠行時,會在北堂種植萱草,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記煩憂。因此,「北堂樹萱」可以令人忘憂,引申為母子之情。如唐朝詩人孟郊《遊子》詩云︰「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詩中以景喻情,深刻的流露出母子間含蓄的情感,令人為之動容。於是,萱草遂成為中國的母親花。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