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長庚星精青蓮始,金粟如來主佛歸。
詩仙椽筆風雷動,劍俠青芒義氣飛。
儒釋道法存胸內,仙家皇院任追隨。
詩風成就爍千古,神傳文明寶中瑰。
茫茫宇宙大穹中,生命無量無計。不同天體體系亦有不同生命、不同生命特點及其文化特色。當創世主允許不同天體體系將其生命精髓、其特有之文化帶進人類,在人間結緣演繹,並能夠讓這些生命及其文化將來有機緣進入新大穹,遂有人間中土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眾生一朝文化的現象出現。
宇宙大穹中也並非只有人間所見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天主教等有限的幾家修煉法門,修煉提升之法門無量無計。修煉也並非只是採藥煉丹、通脈通穴、打坐煉功、進廟入寺等幾種形式,行行都可是修煉法門。如當修煉者在學習掌握各種技藝中,重德、修心、提高之時,其亦在修煉之中、提高之中;當其技藝趨精湛、道德越高尚時,亦是其修煉提升趨圓滿之時。
具體到人間,好詩、好文、好戲曲等不光陶冶作者心性、情操,更讓讀者受益、昇華,讓整個社會道德回升提高。即提高技藝、修心重德其實亦可為修煉法門之一。真正高德大法,法力無邊,行行皆可修出高人,門門皆可度人成神。
中華千古英雄人物中,作為皇帝、君王轉生而來世間者,則有其改朝換代、與某個天朝眾生結緣、扭轉乾坤、推動整個社會及天象變化之使命。作為將、相、才子、真人來在世間者,亦有其特殊使命,在特殊領域裏結緣、演繹、引領風騷。李白作為詩人,開創正統文風、詩風,引領藝術領域之正理,明示藝術領域中人們如何修煉、提高,甚麼是文人應走之路,何為正統神傳文化藝術。
縱覽本次人類中華五千年文明,不同朝代以各樣文學、藝術形式承載其當時歷史及文化,與進入世間各天體體系文化一一相應。從上古神話、先秦散文,到兩漢辭賦、魏晉駢文,再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各朝文學流光溢采,不只是豐富人間文化,更有讓其經過人間演繹而進入未來之深層含義。同時,所有這些也被用來傳載神傳文化,讓後世人能聽到創世主遠古之呼喚。特別是後世人已經不再信神、被外來邪靈干擾破壞之際,人們依稀能通過這些千古流傳的文學藝術作品,看到神言、神蹟,保持神人之聯繫,不至被徹底毀滅。
隨著世人道德下滑,神傳文化中之神言、神蹟被閹割而所剩無幾。儘管神州大地上,歷代聖王如秦皇、漢武、魏武、唐宗一直在繫緊人神聯繫,但到後朝特別是近代,人類被封閉愈甚,西來幽靈共產實踐更讓人類徹底離開造人之神。中國當代文化大革命中,五千年神傳輝煌文明被當作四舊而摧毀。但是,五千年傳統神傳文化的積澱,文學、藝術、詩詞、歌賦傳載神傳文化,在世人的思想中、骨髓裏、意識內置下無法磨滅的烙印。即使是文革中,天人合一、神佛信仰等神傳文化內涵依然反映在哪怕是審查最嚴厲之所謂樣板戲中,如金剛、天王、洪福廣、遇難呈祥、七星灶、八仙桌等等。詩仙李白之詩詞也依然出現在學校課本裏、世人言傳中。正是所有這些,讓人們的心靈繼續得到洗滌,保留最後的純真,等待著最後被救度。
大唐盛世,聖皇唐太宗開一代新天朝,與新朝眾生結緣,開創、保護、弘揚中華神傳文化,造就中華歷史全盛時期,使儒、釋、道皆興,文化藝術俱盛。但高宗繼位後,武則天回宮,最後得勢遂改李唐為武周,險些斷送大唐江山。通過短暫的中宗及睿宗時代,李隆基(後來之唐玄宗)果斷出手,粉碎韋后及太平公主篡權之舉,其後登基。
玄宗勵精圖治,開啟盛唐開元之治,開疆闊土,繼承大唐輝煌。玄宗身為天子,不光重用賢臣、整治國政,更為大唐文化、詩歌、藝術、書法、繪畫推向極致而身體力行。作為詩人,唐玄宗通過創作實踐,積極影響盛唐詩壇。其詩流傳至今者多達七十餘首,僅次於大唐太宗。他和詩仙李太白之緣份頗深。正是此時,神安排李白作為詩仙、劍俠轉生人間,引領風騷,推動整個中國文化特別是詩歌藝術在此時登峰造極!
第一章
長庚星精青蓮始 金粟如來主佛歸
李白於唐中宗元年(701年)生於四川廣漢(今彰明)青蓮鄉,此地原名清廉鄉,後因李白號「青蓮居士」而改名為「青蓮鄉」。其母夢見長庚星墜入懷中;長庚星即太白金星,所以為李白取字太白。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稱李白是「太白星精」,范傳正後來為李白撰寫碑文時,亦用這一說法:「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咸所取象。」
李白號青蓮居士,他在〈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序〉中述說身世:
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居士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後身。
青蓮,原本出自於西域,梵語裏稱為優缽羅花(又名優曇婆羅花),青白分明,不染塵埃。佛經云:「優缽羅花開之時,『萬王之王』轉輪聖王將來世間普度眾生。」以青蓮自稱,及以「金粟如來為後身」,寓意優缽羅花開,轉輪聖王將攜如意真理來世間。
另外,極高之大覺者在層層宇宙中下走進入人世間後常轉生為開創人類文明及歷史新篇章之重要人物。從李白如下詩篇中,我們也可窺見李白身世一二。在〈酬王補闕惠翼莊廟宋丞泚送別〉詩中他寫道:「學道三十年,自言羲皇人。軒蓋宛若夢,雲松長相親……」在〈戲鄭溧陽〉詩中,他亦寫道:「清風北窗小,自謂羲皇人。何時到溧裏?一見平生親。」李白詩中之「羲皇」,即是華夏文明史中被尊為「三皇」之首的伏羲。
李白自幼讀書習字,五歲時已展露其超人之天資稟賦。在其〈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有:「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常橫經籍書,製作不倦。」六甲乃計算年月日之曆學,而百家則是諸子百家之著述。李白五歲時,父親讓他讀《子虛賦》,十五歲時即作《明堂賦》,與司馬相如媲美,謂:「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
李白父親曾把他送到眉州象耳山讀書,起初李白讀書並不專心,還會逃學。據《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記載,李太白在山中讀書,尚未讀完,便逃學離去。經過一小溪,見一位老婆婆正在溪邊石頭上磨舂米之鐵杵,李白奇而問之,老婆婆答曰:「磨成繡花針。」李白問道:「鐵杵磨成針,當真可以?」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聽後很感動,回到山上苦讀,學業大進。老婆婆自己說她姓武,現在磨針溪旁有武氏巖。後世所傳「鐵棒磨成針」之典故即出於此。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離開象耳山後,隱居大匡山讀書,從趙蕤學縱橫術。大匡山幾年,他往來旁郡,遊劍閣、梓州。二十歲遊成都,謁見益州長史蘇頲,其時蘇頲與張說並稱兩大手筆,李白拿自己詩文去求教。蘇頲讀後,稱讚說:「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上安州裴長史書〉)蘇頲對青年李白天資大加肯定,認為可以和司馬相如相比。
《天寶遺事》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瞻逸,名聞天下。後世常用「妙筆生花」即出於此處。( 因篇幅所限,有刪節 )◇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