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大自然是孩子認識世界、獲得知識的有效途徑。
爸爸媽媽帶著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南南到公園玩,媽媽提議:「我們三個人來比賽,看誰能最先找出春天的三種訊息。」一會兒工夫,南南就找到了:「春風吹來暖暖的,柳枝上冒出了一點點小芽,小河裏的冰化了。」
媽媽鼓勵說:「你真棒!接下來咱們比比誰能聽出春天美妙的旋律。」這下南南更高興了,眨著眼睛,仔細觀察樹枝、樹皮,傾聽各種聲音,每當有一個小小的發現都會感到欣喜。之後爸爸媽媽每隔一段時間就帶南南去一次公園,每次南南都會有新的發現。
家長在帶領孩子遊玩時,一定要讓孩子確定觀察物件及觀察目的。經常這樣做,孩子就會留心周圍事物,逐步改掉凡事漫不經心、視而不見的習慣。同時,也會大大促進孩子觀察力、寫作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
利用各種感官活動 增強觀察力
在觀察時,家長最好提醒孩子運用多種感官:看、聽、摸、聞、嚐、做、寫,親自實際操作,以增強觀察效果。例如:聽一聽,水流聲和鳥叫聲有甚麼不同?摸一摸,真花和塑膠花的表面有甚麼不同?嚐一嚐,水和酒的味道有何不同?種些花草樹木、養些小動物,指導她們留心觀察幼芽怎樣破土?花蕾怎樣結果?蟲兒怎樣吃?鳥兒怎樣飛?
最後寫下觀察日記:植物栽培日記、動物成長日記、天氣變化日記、氣溫變化日記等等。
藉由眼看、耳聽、鼻聞、嘴嚐等多種方式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孩子從小就會養成從多個角度來觀察事物的習慣,對於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十分有效。
另外,如果孩子年齡小,無法用文字寫下觀察日記,可以建議孩子採取筆錄、錄音、畫畫等形式。筆錄就是孩子口述觀察的經過、結果,家長用筆記下來;錄音就是錄下孩子描述的語句;畫畫就是讓孩子把觀察過程以圖畫形式記錄下來。
如何教導 正確的觀察方法
由於孩子往往缺乏生活經驗和有系統的觀察能力,所以在觀察之初,父母就要教給孩子一些正確的觀察方法。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2點:
1個物體觀察方法
有順序地進行觀察:父母要引導孩子根據觀察物件的外部特點,按照從整體到局部或從局部到整體、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外到內等順序進行觀察。
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家長應引導孩子從遠處、近處、正面、側面等各個角度進行觀察。
爸爸帶女兒小菁去參觀各種建築物,每次都要小菁從遠處的正面、側面、背面看建築物的全貌,然後再帶小菁走到建築物的正面、側面、背面看建築物的全貌,最後才會領著小菁走進建築物裏面,看看建築物內部結構及陳設。現在,小菁即使沒有爸爸帶領,也會自己按照這樣的順序去觀察任何一個建築,甚至夢想「當一名偉大的建築師」。
2種物體的比較觀察
為了使孩子能更準確地認識事物、發展觀察力,父母還可以讓孩子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或現象進行比較,找出他們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如比較鵝和鴨、小草和韭菜、下雨前和下雨後、日出和日落、陰天和晴天……
——摘自:《教出好女兒》野人出版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