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畫家、詩人鄭板橋,平生畫竹甚多,題畫竹的詩也不少,約有百首以上。他的每一首題畫竹詩幾乎都有獨特的立意與構思,有不同的表現方法。真是千姿百態,各有韻致。
請看鄭板橋的幾首各有特色的畫竹詩:
例一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首詩寫出了竹子的堅定。
例二
兩枝修竹出重霄,
幾葉新篁倒掛梢。
本是同根復同氣,
有何卑下有何高!
這首詩表達了平等互待的思想。
例三
且讓青山出一頭,
疏枝瘦幹未能遒;
明年百尺龍孫發,
多恐青山遜一籌。
這是抒發來日方長、後來居上的懷抱。
例四
不過數片葉,
滿紙渾是節。
萬物要見根,
非徒觀半截。
風雨不能搖,
雪霜頗能涉。
紙外更相尋,
干雲上天闕。
這是讚美高尚的氣節。
例五
衙內臥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這首詩深刻地反映了詩人關心人民疾苦的真摯感情。
總之,在鄭板橋的筆下,每一幅竹畫和題詩,都有各異其趣的主題思想,都有不同的形象和感情。
優秀的作家,大都是這樣。他們善於不斷創新,既能做到「不與(他)人同」,還能做到「不與己同」。另一種情況則反是。正如清代的「脂硯齋」所說:「可笑:近之小說中,有一百個女人,皆是如花似玉的一副臉面。」
一種是一竹多姿,一種是千人一面。兩相對比,更顯得那種在藝術上不斷創新、精益求精的作品,十分可貴了!
為甚麼鄭板橋能夠做到「一竹多姿」,千變萬化;而有些人的作品,則是千部一腔,千人一面?關鍵在於,作者是否能從生活出發,是否寫出了對生活的真實感受。有位老作家曾經指出:「某些作品千篇一律的原因,是由於這些作者只從形式上去學習別人的作品,而未能用自己的眼晴,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語言,去反映生活。」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人的思想感情也因客觀條件、情況的不同,而時有變化。認真觀察生活,寫出不同環境中不同的思想感情,作品便能不斷出新。
鄭板橋的作品,都不是臨摹他人,照抄書本,不是「只從形式上去學習別人」,而是從觀察生活入手。他講:「余家有茅屋二間,南面種竹。夏日新篁初放,綠陰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涼適也。秋冬之際,取圍屏骨子,斷去兩頭,橫安以為窗欞;用勻薄潔白之紙糊之。風和日暖,凍蠅觸窗紙上,鼕鼕作小鼓聲。於時,一片竹影凌亂,豈非天然圖畫乎?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由此可見鄭板橋認真觀察之一斑。
鄭板橋的創作方法,是和他的創作態度、創作思想分不開的。他說:「凡吾畫蘭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他還說:「天地間第一等人,只有農夫!使天下無農夫,舉世皆餓死矣。」(這是一言九鼎、擲地有聲之言!)正是因為他深入地觀察了生活,親眼看到勞動人民的痛苦和他們對社會的巨大貢獻,才使得他的創作富有人民性。從這個意義上說,鄭板橋的創作態度和創作經驗,對於我們都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和很好的借鑒作用。
學習作文者,應以先學做人為要!◇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