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皇橫掃六國,一統大秦;漢武鑿通西域,蕩平漠北;魏武揮鞭,直指烏桓;孫權周瑜,興建江南;劉備諸葛,收服蠻夷;至大唐太宗,貞觀全盛時期,華夏版圖空前遼闊。最東抵達朝鮮半島,最西亙至鹹海之濱,最南拓達越南境內,最北延抵西伯利亞,遠大於現在中國版圖。大唐皇朝,君臨四海,威振八方! 世界之王成吉思汗用兵深沉有大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統大漠、歐亞賓服,他卻諄諄告誡蒙古勇士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術,即「蒙古四傑」:「欲安邦定國者,必悉唐宗兵法。」
太宗兵法
太宗征戰,並非只靠一己之勇。太宗治軍之嚴謹,佈陣之精準,臨敵之應變,料敵之如神,用兵之出奇,戰術之多樣,戰略之高超,將將之貼切,更兼天意使然,遂使其百戰百勝,開創大唐王朝。
太宗熟讀兵法,用乎於心,審時度勢,無往不勝,戰功卓著,是創造諸多戰場奇蹟之常勝將軍,然只留下極少兵法論著。成吉思汗所言之《唐宗兵法》即為後世所傳《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李衛公即李靖。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兵法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以太宗與李靖討論、問答形式縱論古今兵書、戰冊,將姜太公、司馬法、孫武、韓信、曹操、諸葛亮等戰略名家,兵聖、戰神之兵法精髓,囊括在九十八對問答之中;並光大古今軍事思想,提出新軍事理論,所以備受歷代重視。南宋戴少望《將鑒論斷》稱其「興廢得失,事宜情實,兵家術法,燦然畢舉,皆可垂范將來。」
第二節 譽享海外
天朝風采
作為中國神傳文化鼎盛期的唐代,其繁榮文化就世界而言,可稱得上無與倫比。
唐朝文學成就以詩歌最為發達。清人所編《全唐詩》收錄兩千多位詩人四萬八千多首詩。唐初詩人有「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盛唐時期詩仙李太白更登唐詩千古輝煌之顛。
大唐藝術繪畫始於唐初閻立本、閻立德。凌煙閣內二十四位功臣圖像即是閻立本所畫。後盛唐時期,吳道子則有「畫聖」之稱呼,讓大唐藝術繪畫更至佳境。
大唐壁畫尤其發達。著名之莫高窟壁畫及雕刻藝術在隋唐時期技達最高峰。唐朝時期,書法家輩出。歐陽詢、虞世南都是唐初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楷書筆力嚴整,《九成宮醴泉銘》為其名作,自成一體。虞世南楷書代表作品有《孔子廟堂碑》、《汝南公主墓誌》、《摹蘭亭序》等。
大唐音樂舞蹈發達。太宗宮廷中有大規模音樂舞蹈表演,如前述用120人所表演之《秦王破陣樂》,聲名遠揚。
藥王孫思邈撰寫《千金要方》和補本《千金翼方》,論及藥物之本、診治之訣、針灸之法、養生之術,皆世上不可多得之醫書。
大唐建築規劃嚴整,規模宏大。其首都長安、東都洛陽皆是建築歷史上經典之作。也為後世留下了城市規劃典範。當時周邊國家首都,如日本平安京、新羅金城、高句麗平壤和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都是仿照長安建造。
大唐城市商業,交通在當時世界上十分發達。陸路交通以長安為中心,道路遍佈全國。水路以南北大運河為主。全國各地陸驛、水驛應有盡有。便利交通及管理制度為國際交往提供方便。除陸路、水路四通八達,大唐海路開闢更多:當時有三條海路可達日本,還開闢了從廣州越南海到東南亞、西亞及埃及和東非之海上交通。
大唐與南韓、日本以及和東南亞、南亞各國都有深廣之經濟文化交流,尤其日本文化受唐朝文化影響巨大。
福澤四方
大唐先進文化思想、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傳入日本,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者為貞觀二十年(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公元645年6月19日,孝德天皇宣佈模仿中國建立年號,定年號為「大化」。公元645年即為大化元年。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頒佈《改新之詔》,正式開始改革,史稱「大化改新」。這一事件又稱「乙巳之變」,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從經濟到政治方面進行改革,規定中央集權體制,並詔書公佈改新內容、律令等。大化革新完善日本統治制度,引進中華神傳文化,與太宗及大唐一代天朝眾生結下歷史淵源。
日本國名,本為倭奴國。(《宋史.日本國傳》:「唐太宗以其國所居,為依日所出之東海,故賜其國名為日本,意謂日之本也。」)大化革新後,天皇也正式採納昔日太宗所賜國名,改為「日本」。新皇權建立不久,為樹立中央集權指導思想,天皇在大槻樹下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載,帝道唯一。」公元647年,制定七色十三階冠位。兩年後又制定十九階冠位。公元649年下詔,令國博士高向玄理與僧旻「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機構。地方設國、郡、里,分別由國司、郡司、里長治理。「八省百官」制和國郡里制均受大唐三省六部制和州縣制之影響。
大化改新是日本向唐朝學習建立律令制之開端。通過大化改新,日本增強了國力,更促使日本開始從各個方面學習、接納唐朝文化。日本一直到公元1869年明治維新,之前將近1千2百年時間,其中央官職一直沿用唐朝官職制度。
公元630年起,日本即向唐朝派遣使者(即遣唐使),使節團最多時達5百人,非常龐大。這些遣唐使把唐朝神傳文化及各種不同制律帶回日本。
大唐乃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之國家。大唐盛世從貞觀時期起,首都長安便是世界文化、宗教、藝術、經濟中心。其文化、藝術以其獨具魅力之輻射力度深遠影響鄰近各國及世界很多國家。加之大唐宗教信仰自由,經濟發達,國力強盛,處於世界先導地位,亞非地區,許多國家使節、商人、學者、藝術家、僧侶,願意到唐朝、到長安來求學或經商貿易。
宗教在社會上之地位與影響力,唐時可謂最高。道教被奉為國教。玄奘西域求法,從天竺攜回佛經657部,回到長安後將所見所聞寫成《大唐西域記》。佛教地位雖不及道教,但其傳播範圍甚廣,信徒人數極多。佛教此時也開始傳入朝鮮半島與日本,及其它周邊國家。
除了佛道二教外,當時還有伊斯蘭教、景教(即基督教)、拜火教與摩尼教等外來宗教開始傳入中國。
唐朝乃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對外開放時期,當時和大唐交往國家達70之多,外國貴族多派子弟到長安太學學習中國文化。
唐朝海外貿易興盛,商人們從廣州經由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抵達印度、錫蘭,再西入波斯灣及紅海地區,通往西方海道與往新羅及日本海道也已連接起來。中東商人如猶太人、波斯人以及阿拉伯人紛紛東來。中國沿岸交州、廣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寧波)、揚州等城市,因與番舶互動頻繁,如雨後春筍般興盛起來。
隨著世界性交往日益發達,唐人開始定居海外各個國家。因從大唐而來,海外多以唐人稱呼當時中國人,唐人居住之地亦被稱為「唐人街」或「大唐街」。至今仍有諸多國家大城市中都沿用古時稱呼,當地中國人也樂稱中國城為唐人街,足可見證大唐盛世享譽海外。
正是太宗海納百川之胸襟恢宏自信之風度,感化周邊民族、四方酋長、海外國度,使萬邦來朝;教化本國百姓、滿朝文武、三教九流,灑普天甘露。
【結語】巍巍大唐 萬古流芳
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自十六歲嶄露頭角、巧計退敵、勸父興兵起,身經百戰,戰必勝,攻必取,衝鋒陷陣,所向無敵;以曠世未有之睿智與神武克長安、取洛陽;平群寇、定中原、一統天下。君臨天下後,滅東突厥,定吐谷渾,恩和吐蕃,威征高昌,討高句麗,克薛延陀,尊天可汗,雄主神州,僅用幾年時間,便將分崩離析、戰亂不止近四百年之華夏各國,一統在大唐皇之下。唐太宗崇道、扶儒、尊佛,正統修煉文化得以弘揚,並用以規範人類思想行為。唐太宗攜領大唐一朝天民開創亙古未有、萬方承平之貞觀盛世。其正統神傳文化福澤比鄰,影響世界,四夷賓服,萬方來朝。
本次人類五千年歷史在地球人類億年歷史長河中不過彈指之間,在整個宇宙漫長歲月中更是微不足道。但奠基人類得正法、修大道,最後返本歸真之歷史璀璨大戲正在這裏上演。唐太宗帶領一朝天國眾生在神州大地上將中華神傳文化之演繹推上巍峨峰巔,成為璀璨中最光耀奪目之華章。
巍巍大唐,萬古流芳!(全文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