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作品離不開景物描寫。關於景物描寫的性質和作用,王國維在《人間詩話》中說 :「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撮要精闢,頗耐尋味。

「景語皆情語」,首先說明了寫景和抒情二者之間的緊密關係,這使人聯想起清人劉熙載的一段話。他說,《詩經》裏有一首詩:「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寫得清幽蘊藉,讀了令人感動。這首詩的好處,就是借景物的描寫,來抒發感情。如果抽去關於景物描寫的文字,那就只剩下「春往、冬來」四字而已,便不成其為好詩了。(見《藝概.詩概》)可見景物描寫有助於感情的抒發,並能為文藝作品生輝增采。劉勰《文心雕龍》說:「山沓水匝,樹雜雲華。目既往還,心亦吐納。春日遲遲,秋風颯颯。情往似贈,興來如答。」也很形象地說明了景和情的關係。

「景語皆情語」,明確地道出了景物描寫的感情色彩。這正如古人所講:「非物無以見我,而觀物之時,自有我在。」「物因情變」。「物皆著我之色。」這就意味著:客觀地景物描寫是不足取的;這就強調了:景物描寫應該融入作者深厚的感情。寫景之筆,愈是賦予深情,便愈能扣人心弦。如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鳥本是平常悅目賞心之物,由於注入了詩人憂國思家的心情,所以觀花反而濺淚,聞鳥便覺驚心。景中包蘊著深情,成為傳世名句。

景語傳情,又有兩種方法。一是正面描寫,如寫人物的歡樂時,則是風和日麗,鳥語花香;寫人物的不幸時,則是淒風苦雨,愁雲慘淡。景與情是相輔相成的。另一種方法為反面描寫,即所描寫的景物與人物的感情、遭遇等恰恰相反。如《紅樓夢》寫林黛玉歸天時,境況本很淒涼,但作者卻偏偏寫此時飄來「一陣音樂之聲。」這樣寫的作用,正如王夫之所謂:「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使處於矛盾環境中的人物、性格、命運,更加突出,更加鮮明。

「窺情風景之上,鑽貌草木之中。吟詠所發,志唯深遠;體物為妙,功在密附。」( 劉勰語)全面地理解景物描寫的性質和方法,使之成為表情達意、刻畫人物的有力手段,對於文藝創作,是十分重要的。◇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