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一種飽含著作者豐富思想感情的文學樣式,由於詩人感情純真而且熾烈,所以詩中常常有大河奔流的語言,直抒胸臆;這樣,在使用標點符號時,便多用感歎號(!)。又有的詩人,善於以極少的語言,來表達極豐富的思想,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樣在使用標點時,便多用省略號(……)。當然,用逗號、句號及其它標點符號,固屬習見,但是,你可曾注意到,一首詩或全用問句,即全詩是由一個乃至許多個問句所組成;或在關鍵之處,用一兩個問句,來表達詩人的感情和題旨。這些問句,表面上只是問問而已,並沒有直接地說明甚麼。可是這些問句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往往比直接說明,還要強烈。

〈天問〉是戰國時代著名詩人屈原的作品。全篇由一百七十多個問句所組成。詩中對自然現象、神話傳說、歷史人物等方面,都提出疑問,表現出詩人對許多現象的不解和勇於探索的精神。宋代詞人辛棄疾仿〈天問〉體,而寫的〈木蘭花慢〉詞,也是用問句所組成: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

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

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繫?

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

恍惚使人愁!

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

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齊無恙,

云何漸漸如鉤?

詞中運用了一系列的問句,表達了詩人的思考和想像。作者經過詳細的觀察,發揮大膽的想像,看到了月亮由東方升起,至西邊落下,從而猜測到了地球是圓的、和月亮繞地球旋轉的真理。這在天文史上是一段佳話,因其想像奇特,手法新穎(全用問句),也稱得上名篇奇構。

另外,詩人在自己的作品中,雖然不是全用問句,一問到底;但卻在關鍵之處,特別是在結尾,用問句來表達他們豐富深厚的詩情,以引起讀者的深思,從而取得更好的藝術效果。這樣的詩篇,就更多了!

例一,李白的〈春夜洛陽城〉: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即〈折楊柳〉,一種離別的曲調。如果把「何人不起故園情?」改寫成;「盡人皆起故園情!」把反問句改為感歎句,便覺平庸板滯。這裏使用問句,更顯得感情委婉。

例二,孟浩然的〈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如果把尾句改為「花落定不少。」則詩人惜花的心情,反而表現得十分膚淺了。這裏使用問句,更顯得詩意蘊藉、深切。

例三,杜甫的〈絕句〉: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這是詩人在戰亂年代,飄流外鄉,面對當地優美景物而思念家園的作品。若把「何日是歸年?」改為「難得有歸年。」便不及原句沉鬱。

例四,李賀的〈南園(其五)〉:

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

若個書生萬戶侯?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棄文就武,為國除患,建功立業的壯志。「若個」即哪個。全詩如改為:「男兒應該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察看凌煙閣,書生俱非萬戶侯。」便不及原詩峭拔。

例五,唐代陳玉蘭的〈寄夫〉:

夫戍邊關妾在吳,

西風吹妾妾憂夫。

一行書信千行淚,

寒到君邊衣到無?

如將第四句改為「寒到君邊衣未到」或「寒到君邊衣也到」,都覺得鄙俗淺露。這裏用問句來抒寫,使詩情格外真摯淳厚。其惦夫之情,溢於言表!

例六,陸游的〈書憤〉:

早歲哪知世事艱?

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仲伯間?

詩中用問句,顯得特別勁健有力。

類似的詩例,還可以舉出很多。以上談到的詩歌作品中,由於採用問句的表達方式,使得詩意或委婉,或深切,或沉鬱,或峭拔,或使感情更見真摯淳厚,或使語言格外勁健有力……,

正是:

高手蘊藉不直露,

無限詩情寓「?」中!◇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