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民眾經常被皮膚的紅、腫、乾、癢、脫屑和紅疹等問題所困擾,雖然長時間接受皮膚科醫生的治療,塗了藥膏,也吃了藥,但過一陣子又復發,真是讓人苦不堪言。然而,有甚麼方式能擺脫這些難纏的皮膚問題呢?

皮膚疾病包羅萬象

台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西醫整合科主任陳建宏表示,皮膚所發生的疾病包羅萬象,而且種類繁雜,常見的皮膚疾病如兒童的異位性皮膚炎,青少年的痤瘡(青春痘)、脂溢性皮炎,成年人的濕疹、單純皰疹、帶狀皰疹、蕁麻疹,老年人的萎縮性皮膚炎;還有因為其它疾病或治療所引起的皮膚病變,例如:銀屑病(牛皮癬)、服用靶向藥物造成的痤瘡,或是因為血糖控制不佳,造成皮膚受損引發的蜂窩性組織炎等。

(Fotolia)
(Fotolia)

中醫治療方式與案例分享

陳醫生說,中醫對於皮膚疾病治療有許多方式,例如:口服的有科學中藥、水煎中藥,外用的有熏洗中藥洗劑、外敷中藥藥膏、藥浴濕敷,以及針灸、穴位按摩等,會以不同的病情需要來搭配治療方式,並依據中醫辨證論治精神,發揮最大效果。以下提出4 個治療案例來說明。

一位10 歲的張小朋友,有慢性鼻過敏病史,因為雙手肘彎曲處與膝窩處皮膚搔癢厲害,被西醫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後來皮膚搔癢未能緩解,久經搔抓造成角質增厚,形成慢性苔癬性病變,於是改由中醫治療。

依據中醫辨證論治給予祛風養血等藥物,以科學中藥當歸飲子為主方作加減治療,並給予適當衛教指導,皮膚發癢與搔抓的狀況逐漸改善,皮膚的症狀也趨於穩定。

一位17 歲的王同學,正在為升大學而忙於課業,常因晚睡、壓力大、嗜吃烤炸食物而雙顴長滿紅色小疹,由於自行擠壓造成潰破的紅色血痕,有些還化膿形成膿皰,皮膚狀況嚴重,因此前來求診。依據中醫辨證論治給予清熱除濕解毒藥物,初期以黃連解毒湯為主方作加減,並且給予適當衛教指導、飲食宜忌,再教導正確清潔保養觀念。經過一次治療後,皮膚狀況明顯改善,接著隨其症狀調整藥物,持續治療至皮膚症狀穩定,紅疹幾乎不發,疤痕顏色減淡,發癢與搔抓的情形也改善。

一位50 歲的黃小姐,先前因皮膚搔癢、蕁麻疹嚴重發作,持續接受10 個月抗組織胺治療,但症狀沒有完全控制;在服用抗組織胺藥物期間,皮疹仍反復發作,皮膚劃紋症未曾消失,而且搔癢的症狀已影響到生活品質,因此前來求診。依據中醫辨證論治給予疏風解表,清熱除濕為主,兼以養血祛風藥物,利用消風散合當歸飲子加減治療。經服藥1 周後,開始停用抗組織胺,皮疹未再出現,皮膚劃紋症已完全消失,生活品質也提高了。

一位51 歲的男士,左腳有灰趾甲,且左腳大拇趾易脫皮,在腳底部份有起點狀水泡樣紅疹,因搔癢不適,因此前來求診。依據中醫辨證論治給予健脾利濕、養血散寒藥物,方以苓桂朮甘湯合當歸四逆湯化裁作治療,再外塗中藥紫雲膏。經服藥1 周後,下肢足底汗泡疹已結痂收口,有開始脫落,脫皮的狀況改善,左腳灰皮膚病難治療趾甲脫屑減少,趾甲顏色恢復,且手汗、腳汗改善,睡眠品質也因此提升。

給予患者的生活叮嚀

陳醫生強調,中藥治療皮膚疾病,會同時兼顧內在臟腑與外在皮膚之關聯,並利用辨證論治的中醫
治療觀點、適當衛教指導,以達到最佳療效。此外,在治療期間與康復後,患者要維持良好的衛生、清潔習慣與生活作息,補充足夠的水份、青菜水果, 避免攝取芒果、筍、豬頭皮、香菇、蘑菇、鴨肉、鵝肉、不新鮮的海鮮等發物,以及烤炸或滋膩的食物,皮膚才能早日恢復健康。◇

(Fotolia)
(Fotolia)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