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珍稀的官窯瓷器、古玉器、書畫等藝術品的拍賣價屢創高峰,引起了投資界的注意。《世界寶藝名城》藝術監督陳剛在本欄介紹宋代五大名瓷,及其過往30年在古玩市場的有趣見聞。陳剛是香港文物師學會主席,近十多年來專營古董買賣,是古代瓷器、青銅器、玉器的資深專家。

傳統上,人們大多把柴窯和哥窯都包括在宋代五大名窯中,但是柴、哥的窯址至今仍未被發現。

柴窯在宋代文獻已有記載。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在《歸田集》有以下說法: 「柴氏窯色如天,聲如磬,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飾為器。北宋汝窯頗彷彿之……,誰見柴窯色,天青雨過時,汝窯磁較似,官局造無私。」

我在古玩市埸見過很多所謂柴瓷,有些朋友買後找我鑒定,都是一些藍、綠、橙、紅、黃各種單色釉,胎骨極薄的小件瓷器,底上刻有「柴」、「官」字一類款識,全都是用現代灌漿模具造成的。

2012年間,日本有博物館展出一件柴窯百合花瓶,據說是中國明朝萬曆皇帝送贈日本幕府將軍的,將軍的後人交出展覽。

定為 北宋 柴窯的「青百合花瓶」日本雄光博物館收藏。
定為 北宋 柴窯的「青百合花瓶」日本雄光博物館收藏。

根據歷代瓷器專家(包括乾隆皇帝)的論述,「明如鏡」是柴瓷的一個重要特徵。但日本考究百合花瓶和中國現代仿造柴窯瓷器的人,都忽略了這重點。

近代古陶瓷著名學者陳萬里提出,柴瓷的「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都是形容釉,「聲如磬、足多粗黃土」是指胎。 我在此抄述,以饗讀者,以免他們誤墮文物販子的圈套。

哥窯在宋、元都不見記述,直到明朝才有所謂「章生哥弟二窯」的說法。古董市場上大都把一些釉層不透明,開有黃色片紋,胎質灰黑的瓷器當作哥窯瓷。較為著名的有明初墓葬的一件魚耳爐,和南韓新安元代中國沉船的一件三蔥管足爐。

元、明朝代期間,主要通商口岸福建泉州港有很多閩籍海船靠泊,附近的漳州等窯都有生產開片瓷器,胎土灰黑色,遠銷各地甚至日本,很多人會把這一類漳瓷誤認為宋代哥窯瓷器。

福建漳州窯瓷器。(網絡載圖)
福建漳州窯瓷器。(網絡載圖)

這是瓷器專欄的最後一期,我衷心希望讀者從拙文中有所得益。(全文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