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魚類進化的最新研究得出與達爾文觀點相反的結果,再次說明進化論假說的不合理。
美國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生物學家約翰.克拉克與同事共同分析500種千餘個魚類化石,得到與達爾文的說法截然不同的結論:全骨魚在1.6億年前並沒有衰敗,和硬骨魚一樣,甚至更繁盛地存活。
分子生物學推翻達爾文說法
關於魚類放射狀鰭的來源,進化論者一直沿用達爾文130年前的說法:硬骨魚來源於全骨魚。達爾文看到全骨魚的種類極少,而硬骨魚在魚類中佔主導,於是這位英國人便幻想硬骨魚有比其它魚類更強的進化創新能力,而全骨魚在1.6億年前走向衰敗。
但生物學家進行分子生物學分析發現,硬骨魚和全骨魚在遠古時代都是繁盛的物種,沒有跡象顯示全骨魚進化為硬骨魚。而是某種原因導致全骨魚逐漸減少,硬骨魚逐漸增多。
克拉克說:「很多全骨魚化石表現出種類極其繁雜的特點,不僅每種全骨魚的數量不同,而且大小形狀都有差異。」
律師:進化論總是強詞狡辯
很多進化論學者毫不懷疑地沿用一貫的用詞:硬骨魚一直是進化上更創新和成功的脊椎動物,但一直無法說明硬骨魚為甚麼會有創新的進化能力。克拉克表示,很多研究者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所謂成功進化的生物,而不研究其它物種,「為甚麼不研究那些種類稀少卻經過無數億年存活至今的活化石呢?」
早在25年前,美國著名律師菲利普.約翰遜就在其所著《審判達爾文》中表示,進化論者總是使用結論性的用語來進行強詞狡辯。他引述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加勒特.納爾遜說:「我們必定有一些祖先,我們要找出來。為甚麼呢?因為我們知道,早晚一定會找出來的。」這說明進化論不符合科學理論的建立基礎。
科學理論講求先蒐集證據後,再提出使人信服的理論。約翰遜認為,這些進化論者根據「所有生物一定有祖先」的假設來鑑定所謂的祖先,之後去尋找他們認可的證據。事實上,他們至今也沒能找到幻想中的兩個物種過渡之間的化石證據、分子生物學證據、生物化學證據、解剖學證據等等。◇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