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上月底就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修訂展開一個月諮詢,昨日在一電台論壇,不少教育界人士反對修訂,中學生代表則表明加入香港史不可能增加身份認同感。

初中中國歷史科修訂課程提倡「古今並重」,將歷朝歷史「化繁為簡」。其中在中三更首次增加本港近代史課題,除了教授清末民國時期的香港發展情況,亦涵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香港情況,包括「改革開放前後香港在國家發展角色的轉變」以及「回歸後的香港」,更會強調香港自秦朝就是中國版圖一部份。教育局稱,修訂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香港重要史事的認識,了解香港過去發展的歷程、及與國家的關係,加強對社會、國家的歸屬感」。不過諮詢文件沒有提及對香港發展影響甚深的六七暴動和六四事件。

修訂初中中國歷史及歷史課程專責委員會委員李維儉在港台節目《城市論壇》上指,修訂是希望一改歷史科的沉悶形象,增加學生的興趣,又解釋修訂並非將政治史刪減,而是加入文化史等可令課程更全面,「將冗贅的史實精簡,但又不失時代的脈絡和發展面貌。」又指增加香港史是因為學生有需要認識香港的歷史。

業界反駁中史沉悶說法

不過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則反駁李的說法,他認為現有中史課程不差,除非有更好的課程才需要修訂,他不同意李以中史科悶做借口修訂,「我覺得你是在用障眼法」,事實上並不是初中中史科有問題。又形容今次修訂是繼2002年課程改革後「補第二槍」。他認為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人員應到場說明,不明白當局為何一直迴避問題。他憶及當年在諮詢會上很多教師都哭了,「我不說是痛苦流涕,或心痛欲絕,當時的課程發展處根本不理。」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育研究部副主任陳仁啟質疑精簡政治史的做法,只重視興和治,亂和衰則少了,「一個朝代的治和興固然要學習,一個朝代的亂和衰都是值得我們反省的。不應只是強調大一統的思想,其實亂世都值得我們去反省和給後人做借鑑。」他表示,不反對在中史科加入香港史,但如何加入就值得斟酌。

中學生議會候選人鄺澔儀則指,要背誦許多資料才是同學對中史科沒有興趣的最大原因,她認為再增加文化史未必可提升學生的興趣,又說中國歷史科是想以古借鑑,質疑如果連朝代的覆亡都不熟悉,已失去歷史的核心。鄺澔儀並強調再增加香港史亦絕不可能增加國民身份認同,「他(吳克儉)的確是有政治的考慮,因為想加強國民的身份認同感,及同學對社會和政治的認識。」

李維儉在節目後被問到是否有政治壓力及對六四的看法,他說:「我認為加六四進去是無可厚非的,六四事件其實是中港互動的一部份。」又說自己沒有受到壓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