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份美國EB-5投資者來源地報告顯示,中國在過去十多年間有上萬個家庭獲得美國投資移民簽證I-526,佔所有獲批人數的67.5%。這個數字讓外界再度關注中國正掀起的第三波移民潮。
根據美國移民局公佈的最新一個季度投資移民(EB-5)案遞件與審批報告,顯示遞案數與通過率雙雙走低。但這並未影響中國人投資移民美國的熱情。在加拿大、澳洲和歐洲國家也出現類似情況。
中國與全球化智囊發表的國際人才藍皮書提出,中國的移入人口一直很低,與龐大的移出人口相比形成「移民赤字」,並不符合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估算,中國1990年的移民赤字約為371萬人;到2013年這個數字增至約849.4萬人。
精英流失
來自EB-5行業協會的2016投資市場報告顯示,1992~2014財年中國共有13,392個家庭獲發2年後轉換為永久性的有條件綠卡,投資金額累計達66.96億元人民幣。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移民輸出國。外界認為,中國正掀起第三波移民潮。與第一波1970年代末打開國門後有海外關係者紛紛出國團聚的勞工移民潮和第二波1990年代的技術移民潮不同的是,2010年左右出現的新一波移民潮以投資移民為主。
紐約三橙傳媒創辦人陳一佳發現,當前中國移民人群中多為技術和財富精英,包括大量投資和高技術移民,還有很多留學生歸化,主要移居地則為美國、加拿大、澳洲和歐洲國家等。據統計,中國30%資產超過1千萬元人民幣的富人已移居海外,47%準備移民。
如果說前兩次移民潮,無論是人數還是「含金量」都不足以產生甚麼影響的話,那麼第三次移民潮不僅數量大,而且主體多為技術和商業精英,帶來的不僅是社會財富外流,更是大量人才流失。知識精英、中產階級、富裕階層3大群體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而這種力量如今正逐漸遠離中國社會。
移民中還包括中共貪官及其家屬。無論從財富角度或其它方面來看,這個移民群體造成的負面影響都很大。中共黨代會期間參閱的一份保守資料顯示,15年間外逃幹部超過6,100人。不計被截住的貪官,外逃成功公職人員侵吞、攜帶出境資金就超過1兆元人民幣。
移民因素
英國人口學家拉芬斯泰因曾提出國際上人口遷移法則的概念,即「推、拉」效應。他認為人口遷移是遷出國推力(排斥力)與移入國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通常為移出國較低的經濟發展水平造成生存和就業壓力形成推力,而移入國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形成拉力。即經濟因素是造成人口遷移的主因。
然而,對中國移民潮稍加分析即可發現,經濟因素似乎並非主要原因。多數專家分析的結果是,中國人移居國外的主因涉及子女教育和生存環境,後者包括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財富安全等方面的問題。
1. 子女教育
長期以來,中國的應試教育模式為社會各界所詬病。中小學生學習的唯一目的就是為升學,死記硬背以應付考試,而非著眼於學習知識、技能以獲得報效社會的才能。
中共教育體制下的高考則在表面公平競爭的幌子下,扼殺學生的求知慾、創造慾,對知識失去起碼的尊重,令老師、學生、家長及整個社會墜入「花錢學習、學習為錢」的泥沼。教育商業化的怪圈侵蝕了中國人的心智,使中國人自覺或不自覺地變成中共教育體制下的受害者。
有鑑於此,近年來有更多中國孩子高中畢業後直接赴海外留學,甚至在國外上高中。據加拿大國際教育署公佈的數據,2014~2015學年度在加拿大註冊的中國學生為11.08萬人,佔全部國際學生的33%。
2. 生存環境
中國近十幾年來的發展雖然推高GDP,但低端製造業的發展卻造成自然環境急劇惡化,從水污染、土地污染到頻繁出現的霧霾,已經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危害,癌症和各種疾病的發病率急遽上升。
在人文環境方面,從地溝油到毒奶粉、瘦肉精、殭屍肉,從轉基因食品到山寨蘋果店,從作弊氾濫到仿冒侵權,各種造假層出不窮,不但引發對中國食品安全的憂慮,更突顯中共引導社會物慾橫流、不擇手段帶來的道德缺失的惡果。
在政策方面,民營企業近年在市場准入、資源配置及政府服務等諸多方面,難以享受與國有企業同等待遇,融資難、融資貴、稅務負擔加重、地方政府和官員不作為或亂作為等,都嚴重影響民營企業的發展,甚至威脅民間投資的安全。
許多富人無論在中國投資還是消費均無安全感,選擇出國買「保險」。他們追求安全的投資環境、公平的企業發展環境、安心的私人權利保障、優質的公共服務和養老制度,並對中國的未來感到憂慮。
中共篡政後通過無數次運動,徹底摧毀中國人的信仰和傳統文化。前黨魁江澤民更實施貪官治國、悶聲發財策略,在社會上引導人們一切向錢看,不讓民眾關心政治和人權,更造成中國社會道德急劇下滑,官場腐敗淫亂之風蔓延,都成為促成精英階層移民海外的重要原因。◇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