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之外,有著東方威尼斯之稱的迷人漁村——大澳,還保留一項有過百年歷史的獨有龍舟活動——遊涌。雖然大澳路程遙遠,但其獨特的人文風情,吸引了大批港人、大陸以及海外遊客前往觀龍舟遊涌、熱鬧過端午。
每逢端午,大澳三個傳統龍舟會,包括扒艇行、合心堂、鮮魚行,會分別在五月初四和初五(端午節正日),進行「採青」、「接神」、「遊涌」和「送神」活動。
今年的安排和以往相若,先由合心堂和鮮魚行,在端午節前一天前往大澳楊侯廟、天后廟、關帝廟和洪聖廟請出神像,接返各行會供奉拜祭。
然後,由歷史最悠久的「扒艇行」帶領,在端午節早上7點45分到楊侯廟採青(即採集山邊青草,然後將草放進龍口),9點前往四廟「接神」,10點45分正式由三個龍舟會,拖著載有小神像的神艇,巡遊水道。
沿途撒溪錢,寓意潔淨水道,岸邊和棚屋的居民朝龍舟祭祀,祈求風調雨順。接著3艘龍舟會為神明表演競賽,最後將神像送回廟中,儀式才算完結。
上船要脫鞋女性禁足
現年八十歲的扒艇行成員王理輝,是龍舟會年紀最大的成員之一,從十幾歲就開始扒龍舟。
他說,遊涌是當地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每逢端午,在外工作的年輕人都要回來,參加扒龍舟。以前的遊涌比現在還要熱鬧的多,而且水道更為寬闊。不過,傳統習俗至今未變,比如女性不能上船,上「龍船」要脫鞋等等,以示對神靈的尊重。
「以前大澳有瘟疫,遊涌後就平息下去,所以大家每年都遊涌,希望神靈保佑大澳,國泰平安。」
海外學者考察大澳傳統
大澳的龍舟遊涌已有過百年歷史,2011年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後,近年來多了不少海外,以及大陸遊客,專程來大澳體驗傳統習俗,將大澳擠得水洩不通,份外熱鬧。
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館長鄒興華,率來港交流的40、50名海外歷史學者,前來大澳實地考察本土文化。他指,「因為這是香港很地道、本地的一個民間傳統。」
大澳漁業衰落,漁民的傳統也面臨難以承繼,鄒興華指,保留傳統的困難在於要讓當地民眾認識到這些傳統文化,其實是他們文化的根所在。自從2011年申遺成功後,當地居民意識到遊涌如此重要,也是中國人的一個很古老的傳統,所以近幾年,多了很多年輕人回來幫忙參加活動。
另外,城市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助理教授麥海華和太太,隨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首次來大澳體驗端午龍舟遊涌習俗,以及參觀棚屋。他說:「很有意思,其他地方都有龍舟比賽,但這裏是特別保留當地的傳統。」
在水上人家出生的張先生,帶同四歲的女兒來觀龍舟。他指,龍舟賽事現在較傾向競技性,變成體育賽事,但其實傳統的龍舟,是一家大小玩龍舟、洗龍舟水,富親情味。現今只有大澳、香港仔,保留傳統的龍舟活動,所以希望帶孩子來認識傳統文化。
大陸遊客:盼重視傳統
還有多位大陸畢業留港工作的河南大學生,首次來大澳過端午,表現雀躍。從事金融業的任小姐說,國內不少傳統習俗,包括賽龍舟等已經不存在了,但在香港很多地方還保存,感覺非常好。
來自深圳的韓先生和太太以及岳母,專程去大澳體驗當地民俗。韓先生說,傳統習俗在港、台一帶保持較好,很值得國人反思。他認為,中國人應該保留傳統節日和傳統習俗,「端午節不光是吃東西,還能記得一些歷史事實呀,將傳統文化的沿襲,一代代傳下去。」另外,中國人比較重視家,過傳統節日也給大家多一個機會,「和家人在一起。」◇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