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夜幕降臨,走過吉慶街,微風吹拂著一盞盞高高懸掛的燈籠,搖曳的燈光,繽紛的色彩,獨特的手繪圖案,巧妙的環保燈籠,令不少遊人及返鄉過中秋的大澳人驚嘆不已,紛紛合照留念,記錄這段歡樂時刻。大澳鄉事委員會廣場熱鬧非凡,連番表演引來陣陣掌聲。綻放出五彩光芒的大澳吉祥物——錦鯉花燈、舢舨燈,為剛剛經歷過「山竹」一劫的大澳帶來幸運與歡樂。佳燈會的籌辦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人口老化是大嶼山大澳社區的一大問題,很多年輕一輩離鄉到市區生活。不少大澳人在中秋期間返鄉過節,意外地看到今年中秋,吉慶街掛滿了極富創意的手繪燈籠,為大澳社區帶來了溫馨的色彩。中秋佳燈會的發起人張敏芳(German)分享:「很多甚少回來的大澳人,特別回來過節。燈籠高高掛和鯉魚的概念,懷念老香港的感覺,回憶起小時候的人情味和地道情懷。希望透過這個活動讓他們認識到真正的大澳,明白大澳是他們的根。」

眾人的力量成就佳燈會

大澳「非茂里」組織三位創辦人,從左至右分別為German、Samuel及Hiyuki。背後是他們紮作的錦鯉花燈。(陳仲明/大紀元)
大澳「非茂里」組織三位創辦人,從左至右分別為German、Samuel及Hiyuki。背後是他們紮作的錦鯉花燈。(陳仲明/大紀元)

十號風球「山竹」襲港,一向飽受風災之苦的大澳社區,奇蹟般在一周內迅速恢復了往常的秩序。「大澳非茂里」組織如期舉行籌備了一個多月的中秋佳燈會,更成功贏得「今生不做機械人夢想計劃」獎項。令這一切夢想成真的,非一人的力量所能及,是大澳社區所凝聚的眾街坊之力及外來義工的鼎力支持。懷著對大澳社區的愛與感恩,眾人在中秋月夜圓了一個美美的夢。

讓不同社區不同界別的人都能參與燈籠手繪創作和手工製作,也是這次活動最迷人之處。三百盞燈籠均具備著獨特的一面。參與這次燈籠創作的人來自不同背景,有老人、孩子、家庭、藝術家、環保人士等等。German分享:「我希望透過一盞盞燈籠,可以讓不同的人走在一起,去成就這件事。我們在開創先河,因為在香港僅餘的文化活動裏面,很少一個小社區可以集結很多不同的人去做一件事。而這件事越來越因為感染而龐大,我希望在當中是一個愛的延續。」

從最初的策劃到找商家贊助,再到邀請各類團體參與燈籠的創作,「非茂里」成員們費了不少心思。除了自行創作且集合眾人之力外,資金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短短半個月,他們就籌得了兩萬元的資金舉辦活動。令German感動不已的,是街坊們的熱情支持:「以前不太熟的街坊,聽說我們在做這個佳燈會,都主動跟我打招呼,自願贊助。」

面對超強颱風「山竹」,也更體現出大澳社區守望相助的人情味,村民們做足準備,並留守家園抵禦颱風。German欣慰地說:「今次打風,比之前處理得要好,前期的工作準備很足,人員疏散得也較快,村民也都很團結,有二百名義工來幫忙。我們的燈籠和鯉魚(花燈)都保護得很好,可以說鯉魚是我們的吉祥物。」

眾人的力量成就佳燈會。(陳仲明/大紀元)
眾人的力量成就佳燈會。(陳仲明/大紀元)

遊客與大澳吉慶街的手繪燈籠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遊客與大澳吉慶街的手繪燈籠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緣聚大澳 盼開創大澳品牌

「四、五年前,我就很想做(佳燈會)了,但是一個人真的有心無力。中秋節在大澳的街頭掛滿燈籠,一直是我的夢想。」German分享:「今年有緣遇到做設計的藝術家,雖然才認識幾個月,但是我們理念很相似,就很大膽地開始籌劃這個活動。」

與German合作的兩位從事藝術工作的拍檔——Samuel與Hiyuki,一位擅長以鏡頭記錄故事,另一位擅長用畫筆和手工藝展現創意,三人正是絕佳的組合。雖然兩位青年人都是大澳的「新移民」,但他們對這個社區的欣賞與對藝術工作的熱情,令一切變得可能。他們三人在今年六月成立了「大澳非茂里」組織,旨在用藝術活化大澳社區,將大澳傳統而美麗的一面展現給大眾。

在佳燈會期間展出的錦鯉花燈及舢舨燈,是藝術家Hiyuki費時一個月的心血之作,創作靈感來源於大澳漁村的捕魚歷史,並融合環保理念,靈活運用早前在環保活動中回收的各類環保物料設計而成。「想創造一個大澳新的吉祥物,魚是很有代表性,錦鯉是幸運的意思。」在佳燈會結束後,他希望這條錦鯉花燈能夠繼續在大澳社區展出,成為一個「新地標」。

「大澳『月滿月高慶』佳燈會」是German他們的頭炮活動,將二百盞手繪燈籠及一百盞環保手工燈籠掛上吉慶街,更推出象徵大澳的環保錦鯉花燈及舢舨燈,並設計出以棚屋、水倒影為主題的「大澳印」,盼在未來推出相關紀念品,將大澳品牌化。

Hiyuki感言:「將來怎樣令這裏更好,更有發展性,這個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German也相信,大澳是香港難得的後花園,依然保留著獨特的風光與深厚的人情味,她認為唯有吸引更多的年青人回流,創造就業機會,方能令大澳恢復活力。

愛上富有人情味的社區

Samuel今年五月才搬入大澳居住,大澳帶給他不少驚喜。Samuel分享:「這裏的吃飯文化最不一樣,街坊們經常會在一起吃飯,經常在舖頭吃飯,煮了飯就拿出去,每人帶一碟食物,大家一起分享。在市區很難做到。」習慣了城市緊閉的大門,來到大澳社區,他感到人情味很濃厚,讓他越發喜歡這裏。

Hiyuki與父親也是在半年前搬入大澳居住,父親身體欠佳,前段時間更有突發疾病無法出門,痊癒後,與筆者分享的第一句話就是:「我離不開這裏了。」原來在他生病期間,各街坊輪番到家中探望,噓寒問暖,更帶來各類當地特產、煲好湯給他滋補身體,令他感動不已。在這裏,他找到了失落已久的街坊情。「在城市,大家都是緊閉大門,但是這裏不一樣。」這份來自大澳街坊之間互助的情誼,難能可貴。

Hiyuki也在紮作錦鯉花燈的過程中感受到大澳人的熱情,過程中不時有街坊來探望,了解花燈的進度,與他聊家常,並給他一些鼓勵,對他的作品充滿了期待。他感到這一切的互動帶給他滿滿的創作動力,也令他更加希望能夠盡自己一分力幫助這個社區。

********************************

大澳吉慶街一盞盞花燈的背後,是一顆顆對大澳社區充滿著希望的心,人情的溫暖是燃亮社區最重要的能量,「非茂里」三人將夢想實現,創造不一樣的大澳。◇

大澳「月滿月高慶」佳燈會於 9月23日在大澳吉慶街舉行。(陳仲明/大紀元)
大澳「月滿月高慶」佳燈會於 9月23日在大澳吉慶街舉行。(陳仲明/大紀元)

義工製作的手繪燈籠。(陳仲明/大紀元)
義工製作的手繪燈籠。(陳仲明/大紀元)

小朋友參與手繪燈籠創作。(陳仲明/大紀元)
小朋友參與手繪燈籠創作。(陳仲明/大紀元)

義工們幫忙在大澳吉慶街掛滿了燈籠。(陳仲明/大紀元)
義工們幫忙在大澳吉慶街掛滿了燈籠。(陳仲明/大紀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