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2016年1月,中國金融信用增長快速膨脹,有分析認為,在當前中國陷入債務通縮螺旋循環的狀態,去產能、去槓桿不具備可操作性。信貸擴張意在熨平破產清算、兼併重組、產能退出的陣痛。

2.5萬億新增信貸敲警鐘

經濟觀察網2月20日報道,近日人行公佈一月份新增貸款值2.51萬億元,同比多增1.04萬億元,增速14%。至此中國廣義貨幣(M2)總餘額達141.63萬億元。

報道認為,1月2.51萬億人民幣新增貸款令市場震驚。這是一個創紀錄的數字,超過中國經濟增長周期的任何一個月。

據平安證券對信貸經理的調查,1月信貸資金主要流向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基礎設施建設,此部份資金主要體現在非金融企業中長期貸款科目中。

報道稱,令人困惑的是,如果說,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資金流向帶來金融機構資產的擴張,可是資金投放的增加卻沒有在基建投資相關數據上體現出來,一月全國水泥價格仍處於下跌通道中。

此外,中共發改委2月17日的一個發佈會向外界透露,2014年11月底開始至今的5萬億投資計劃,仍不能拉動中國經濟固底回穩。這意味著一段時間內,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雙加碼恐難擋經濟下行。

在1月天量信貸數據上,企業中長期貸款值得推敲。數量顯示,1月中長期貸款絕對量增加1.54萬億,創歷史新高,其中非金融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加1.06萬億,較2009年3月的歷史高點多增3000億。估計在貨幣高增與通縮並存之際,可能有企業依靠貸款借新還舊。

此外,企業為減少匯率損失,可能存在著大量美元貸款轉為人民幣貸款。企業貸款增加近2萬億,但企業存款增加不到8000億,存款未同步增加,或許有企業貸到人民幣後,購匯償還外債。

因此,企業債務錯配風險決不容小覷,天量信貸或敲響企業債務錯配的警鐘。

無奈的新型中國式量化寬鬆

環球老虎財經2月19日報道,從新年開局情況看,中國似乎還沒有找到一條快速見效的去槓桿去產能去庫存的方法,而是選擇了一種無奈的新型的中國式量化寬鬆道路。

對於中共決策者來說,短期而言,避免經濟的硬著陸可能比貨幣泡沫更迫切。

據中共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底全國GDP總量67.67萬億元。傳統衡量貨幣是否超發的M2 /GDP比例上升至209%,從趨勢看,隨著GDP增速未來幾年可預見性的下滑,M2 /GDP比值可能只會越來越高。不過,沒有一個國家能依靠持續不斷的貨幣加槓桿保持繁榮,多數時候被證明這只是一種飲鴆止渴的短視行為。

據統計,1月新增的2.51萬億元貸款主要投向政府性項目、地產類和生產性企業。

可以看出,中國在去槓桿、去產能、去庫存的經濟調整背景下,貨幣層面上卻在加速加槓桿,而且從近幾個月外匯儲備及外匯佔款不斷走低的情況看,中國可能無法承受2016年未來幾年的這個周期裏可能出現的經濟硬著陸。

貨幣、房地產與債務已經成為中國面臨的最重要的三大風險,從而形成騎虎難下的兩難局面:如果不保經濟增速,中國許多的改革包括社會保障體系、就業率就難以得到保證,而在國內消費、過剩的房地產投資均陷入瓶頸時,缺乏新引擎的經濟結構只能被迫加大貨幣供應來拉動經濟增長。◇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