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欄目「文化學堂」將連載憬珩老師的書法特輯,深入淺出分享書法的源流、類型、寫法與當中的小故事。(設計圖片)
全新欄目「文化學堂」將連載憬珩老師的書法特輯,深入淺出分享書法的源流、類型、寫法與當中的小故事。(設計圖片)

漢字與書法的關係密不可分,漢字因書法而彰顯,透過書法表現當中的氣韻,書法中的字體演變也大有乾坤。書法老師黃憬珩以字體演變為軸,分享書法藝術的源流。全新欄目「文化學堂」將連載憬珩老師的書法特輯,深入淺出分享書法的源流、類型、寫法與當中的小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是漢字演變的重要階段,各種各樣的字體都在當時湧現出來,而當時各國所用的文字都不同,書寫載體也十分豐富,除了上期講到在鐘鼎上書寫外,還開始在玉器、竹簡、絹帛上寫字。書寫工具方面,毛筆開始在當時普及,有利於文化的傳播。


寫於布帛上的文字,被稱為「帛書」。(維基百科)
寫於布帛上的文字,被稱為「帛書」。(維基百科)

春秋時期書寫工具初探

春秋時其實延續了一些西周的字型,主要是刻在鐘鼎上。與西周時期的字體比較,相對來說較為工整,也許因為過去西周刻字的技術未有掌握得那麼好,所以相比之下西周時的字體感覺比較粗拙。

春秋時期其實出現了很多很漂亮的字型 ,很幼細的字,而這些字是直接刻上去的,當然也都有人提出這些字是先寫後刻上去的。在西周時期其實都有發現過一些陶片,用毛筆那類的物體書寫工具在上面寫的字。為甚麼說那類呢?因為筆經過歲月已經腐爛,難以準確地考究是用甚麼工具,但相信是用現代毛筆那一類工具去寫的。


出土於山西侯馬,晉國寫於玉上的盟書,是了解當時諸侯國之間外交關係的珍貴資料。(維基百科)
出土於山西侯馬,晉國寫於玉上的盟書,是了解當時諸侯國之間外交關係的珍貴資料。(維基百科)

春秋五霸在盟書上的字,內容並非寫在鐘鼎上,而是寫在一塊玉上,在玉上是用硃砂去寫,推斷這些字亦是用毛筆一類的工具去寫的。


戰國時期楚國的《孔子詩論》竹簡,以楚式的篆書書寫。(維基百科)
戰國時期楚國的《孔子詩論》竹簡,以楚式的篆書書寫。(維基百科)

竹簡的出現

到了戰國時期,字體五花八門,變化繁多。當時的書寫載體,亦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時候很盛行竹簡,竹簡即用不同的竹或木條穿成一篇的冊頁。「冊」是一個象形字,像不同竹簡穿在一起的造型。但這個字其實最初在商朝已經有了。上一期我沒有給答案的這期就講了,其實很可能推斷在商朝的時候,已經有人寫在木上,只不過腐爛了就沒有留存下來。

現存看到最古老的寫在木或者竹的字,就是戰國時期的字。當時書寫的內容多數用毛筆,而戰國時期留下來的文字紀錄比春秋時期多很多,亦都因為這樣有利於各國之間文化的傳播。

有一個人,我相信3至30歲都認識的——孔子, 他的學說為甚麼得到盛行呢?亦都間接是因為竹簡的出現。竹簡的流行,而令到他的學說能傳遍各國。戰國的時候亦都開始主要用了大篆,而不同國家亦有自己風格的篆書。但在戰國晚期,就開始出現了一些更為不同的字體,這些字體之後都會陸續再講,下一期就會講秦漢時期的一些篆書的變化。◇


毛筆的出現方便書寫,也促進了文化傳播。(陳仲明/大紀元)
毛筆的出現方便書寫,也促進了文化傳播。(陳仲明/大紀元)

(資料由黃憬珩提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