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欄目「文化學堂」將連載憬珩老師的書法特輯,深入淺出分享書法的源流、類型、寫法與當中的小故事。(設計圖片)
全新欄目「文化學堂」將連載憬珩老師的書法特輯,深入淺出分享書法的源流、類型、寫法與當中的小故事。(設計圖片)

漢字與書法的關係密不可分,漢字因書法而彰顯,透過書法表現當中的氣韻,書法中的字體演變也大有乾坤。書法老師黃憬珩以字體演變為軸,分享書法藝術的源流。全新欄目「文化學堂」將連載憬珩老師的書法特輯,深入淺出分享書法的源流、類型、寫法與當中的小故事。

在上一期分享到,在春秋戰國時期 ,列國長期分立,出現了「文字異形」的現象。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首先要做的便是統一文字,他以原秦國字體為基礎,將小篆(或稱秦篆)作為規範化文字,推行於全國,被後世稱為「書同文」的政策。本期則會介紹秦漢隸書的特點。

秦代小篆與刻石

小篆其實比其它過往的字結構更加發達,部首更加整齊,也有一個規範性,線條的粗細亦都較為均衡。秦始皇出巡時,到訪不同的山嶽去祭天並留下刻石,這些刻石留下了很多秦代小篆的字。


據傳由李斯所書的泰山刻石拓本,原石只剩十字,現存最完整的是北宋時期的拓本。(維基百科)
據傳由李斯所書的泰山刻石拓本,原石只剩十字,現存最完整的是北宋時期的拓本。(維基百科)

現存我們所知道的第一個可考的書法家也都是出現在秦朝代的 ,他就是李斯,當時秦國的宰相。李斯的小篆既是秦代官方文字,又是後世篆書藝術之祖。李斯所留下的書法遺存,當是隨同始皇出巡,所至之處的紀功刻石作品。著名的「泰山刻石」,內容記錄了秦始皇自身的功績,及秦二世加刻對先帝的歌頌。


在「喜」墓地出土的竹簡又被稱為睡虎地秦簡,讓後世得知秦始皇在位期間的律法條文內容。(維基百科)
在「喜」墓地出土的竹簡又被稱為睡虎地秦簡,讓後世得知秦始皇在位期間的律法條文內容。(維基百科)

隸書的出現

其實很多人有一個誤區,以為不同的字體是斬件式的出現,不同朝代出現不同的字型。但是我告訴您,其實很多字體是同時並行的,只不過是到某一個朝代特別流行而已,它應該是用一個橫切面的角度來看的。

隸書相傳是秦始皇時期的一個獄吏,就是指在監獄做事的一個官員——程邈所發明的。當時他被囚在獄中,用一種新興的隸書寫字上奏,被秦始皇看到後認為這種字非常好,於是秦始皇封他為御史,兼且流通這種字。這是隸書出現的一個傳說。但據考察隸書出現的時間比程邈還要早。在考古發掘中,在湖北省的一個地方就發現了一批秦朝的竹簡,就在一個名「喜」的縣吏的墓中。

經歷過項羽、劉邦的爭霸戰後,劉邦所建立的西漢取得勝利。在各區反叛勢力被一統後,隸書繼續發展。在西漢初年還是多用篆書的,到西漢中期已經近乎全部用隸書了。隸書是官方形式的文字。那麼隸書在甚麼地方出現得最多呢?現存來說出現得最多的字是在刻碑上。隸書是較莊重的文字,除了較方便書寫,字形亦較典雅。所以在出土碑文和官方的文章中出現得最多。


東漢時期的《曹全碑》,字型陰柔而秀美。(維基百科)
東漢時期的《曹全碑》,字型陰柔而秀美。(維基百科)


甘肅出土西漢文景時期(公元前179-公元前 141年)的紙,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紙,及存世最古老的紙地圖。(維基百科)
甘肅出土西漢文景時期(公元前179-公元前 141年)的紙,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紙,及存世最古老的紙地圖。(維基百科)

蔡倫造紙和漢代隸書

在東漢的時候出現一個家傳戶曉的人物——蔡倫。然而蔡倫其實並不是發明造紙術,而是改良了造紙術。在敦煌一帶的西域地方出土了一些紙的殘片,上面也是有隸書。時間可追溯到西漢,在蔡倫出生前大約200年,已經有這個紙的殘片,就是隸書初現在紙上的例證。

在漢代,隸書其實很盛行,也出現了很多書法家,但是當時書法家的墨跡已不存在了。另一方面一些官方的石刻,例如《熹平石經》,將孔子的《論語》刻在上面,而這塊碑流傳到現在。在一些不同隸書愛好者的耳中聽說過的《曹全碑》,《乙瑛碑》等,這些碑銘的流傳,看到其實有些隸書字體寫得粗壯,可能是北方風格,而南方的寫得比較柔潤一些,這也跟當地的風氣有關,然而隸書的變化其實總的來講也不算太多。

以上是秦漢隸書的簡介,下一期就會講草書和行書。◇

(資料由黃憬珩提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