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舞火龍、長洲飄色與搶包山等傳統節日盛事、八十年代守望相助的鄰里社區、懷舊老店的特色、經典港式美食的滋味、地標性歷史文物、本港獨有的民俗風情⋯⋯由日常的衣食住行,到熱鬧的傳統節慶習俗,這充滿了香港情懷的一幕幕,透過5個展區、21件精心設計的微縮模型,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


微型藝術單位TOMA Miniatures受邀與富衛保險合作,在1881公館首次舉辦「惜於微時—香港故事縮影展」。(陳仲明/大紀元)
微型藝術單位TOMA Miniatures受邀與富衛保險合作,在1881公館首次舉辦「惜於微時—香港故事縮影展」。(陳仲明/大紀元)

微型藝術單位TOMA Miniatures受邀與富衛保險合作,在1881公館首次舉辦「惜於微時—香港故事縮影展」,為此次展覽特別製作9件全新作品。帶領大家回到昔日香港,回味當年點滴,勾起兒時回憶。


前水警總部的「1881公館」微縮模型。(陳仲明/大紀元)
前水警總部的「1881公館」微縮模型。(陳仲明/大紀元)

傳統節日盛事與習俗

已有有過百年歷史的銅鑼灣大坑舞火龍被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時至今日,在每年的中秋期間,健兒們都會舞動火龍,穿梭在大坑的大街小巷中,帶來熱鬧氣氛,為社區祈福。今次展覽的重點作品之一便是全新製作的大坑舞火龍。TOMA Miniatures創辦人之一的黎熾明(Tony)提到,早前自己曾做過的一件舞火龍的作品已售出,很高興今次有幸能藉本次活動全新製作,作品比以往更為細緻,火龍上的每一枝香都是心思。

全新製作的大坑舞火龍。(陳仲明/大紀元)
全新製作的大坑舞火龍。(陳仲明/大紀元)


火龍上的每一枝香都是心思。(陳仲明/大紀元)
火龍上的每一枝香都是心思。(陳仲明/大紀元)

另兩件新作則展現長洲太平清醮,盛大的飄色巡遊、搶包山等節日期間的眾人群像、活動場景透過微縮模型展示出來,花牌、包山製作的仿真度也頗高,Tony希望透過今次展覽,能夠令更多人感受到這些獨具香港特色的節慶文化。


盛大的飄色巡遊。(陳仲明/大紀元)
盛大的飄色巡遊。(陳仲明/大紀元)


長洲太平清醮活動模型,花牌、包山製作的仿真度頗高。(陳仲明/大紀元)
長洲太平清醮活動模型,花牌、包山製作的仿真度頗高。(陳仲明/大紀元)


搶包山的健兒。(陳仲明/大紀元)
搶包山的健兒。(陳仲明/大紀元)

在展館二樓的第五個展區中,以互動的方式展現「打小人」驅除霉運的民間習俗,製作團隊很欣喜地看到,主辦方邀請的場地佈置團隊與自己不約而同地設置了相似的場面,觀眾在參觀完新作「鵝頸橋打小人」後,便可坐下體驗特色民俗。


「鵝頸橋打小人」展品與場地佈置。(陳仲明/大紀元)
「鵝頸橋打小人」展品與場地佈置。(陳仲明/大紀元)

從個人回憶到集體回憶

TOMA Miniatures另一位創辦人陳慧姬(Maggie)十幾年來製作了許多懷有香港情懷的微縮模型作品,起源是懷緬過世父親當年帶自己走過的大街小巷、品嚐過的特色美食,將那生活場景透過自己的手藝展現出來。她未曾想到當自己將作品展出後,能夠得到如此大的迴響。Maggie說:「最初做是因為懷緬爸爸的情懷做的,怎麼知道一做展覽,不只是我的回憶,可以勾起大家曾經在香港生活過的人的回憶,覺得成功感很高。」這些年來,她和Tony的作品不但在港展出,也常常受邀到世界各地展出,讓世界認識香港的特色:「作品圍繞的內容都是香港的歷史,香港都有我們的歷史,想人們知道,我們以前住的、吃的、街道如何、有甚麼交通工具,我們是怎麼生活的,我都想在一個定格的作品中表達出來。」


Maggie(右)正在介紹「80年代遊樂場」微縮模型。(陳仲明/大紀元)
Maggie(右)正在介紹「80年代遊樂場」微縮模型。(陳仲明/大紀元)


不少展品展現了港人的集體回憶。圖為「80年代遊樂場」微縮模型。(陳仲明/大紀元)
不少展品展現了港人的集體回憶。圖為「80年代遊樂場」微縮模型。(陳仲明/大紀元)

在本次展覽中所展示的多件作品,也曾經到訪過不同地區進行展覽。尤其是八十年代的社區生活,精細的製作曾獲得不少好評。Maggie提到,在澳洲展出時大受當地華人歡迎,因為有不少華人移民的年代正是八十年代,作品恰好能還原出他們記憶中的香港,令他們感到十分欣喜。她還了解到日本人也很欣賞他們的作品,一次在日本展覽,一位來自沖繩的教授特別來到參觀,感謝他們的用心製作。這些經歷都鼓勵了兩人繼續創作,希望能夠「做得幾多是幾多」。


80年代的香港街道。(陳仲明/大紀元)
80年代的香港街道。(陳仲明/大紀元)

用心製作栩栩如生場景

從接到主辦機構打來的電話到成功完成9件大型全新作品,當中只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這三個月對Tony和Maggie而言非常辛苦,幾乎是沒日沒夜地趕工,手機短訊都沒有時間回覆。製作微縮模型費時費力,尤其是做眼睛最為費神,Maggie笑笑說:「今次展覽都有朋友送杞子來給我們補眼,很貼心呀!」


過去的街道有許多霓虹燈招牌,如今已越來越少。(陳仲明/大紀元)
過去的街道有許多霓虹燈招牌,如今已越來越少。(陳仲明/大紀元)

談及製作模型的過程,因當中有一些消失的場景,Maggie提到在資料蒐集方面也十分重要,他們認為這些作品都是歷史的印記,要盡量貼近真實,他們會到檔案館找到當年的舊照,按比例縮放建築物後再進行製作。有些場景則會問長輩,請他們口述當年的生活,再用模型展現。在本次展覽中展現80年代香港的「香港街道縮影」及「80年代遊樂場」,將過去生活的點滴展現出來。當時街上的霓虹燈牌,街邊小食檔售賣的滋味美食,每一個場面都希望給到港人一些心靈觸動。


街邊小食檔售賣的滋味美食。(陳仲明/大紀元)
街邊小食檔售賣的滋味美食。(陳仲明/大紀元)


80年代香港的家居佈置。(陳仲明/大紀元)
80年代香港的家居佈置。(陳仲明/大紀元)

在展品佈置上,Tony則關注如何透過燈光效果和躍動的畫面令參觀者身臨其境,他非常用心設計當中不同的光效,例如霓虹燈、餐廳中的招牌、電影院中的海報等等,都要精心設計。Maggie對展品食物的製作要求頗高,她希望參觀者不只是對她的作品讚美「做得很漂亮」,而是希望聽到「我想吃」。每一件製作出來的微型模型,都維肖維妙,今次全新推出的「香港茶樓」,更表現了多件傳統美食,將「飲茶」文化推廣開來。另外一件作品「茶粿店」,以客家茶粿作為背景,蒐集十多種類型的茶粿,更展現了傳統的柴火茶粿製作過程,和眾人分享特色美食。


Maggie對展品食物的製作要求頗高,她希望參觀者不只是對她的作品讚美「做得很漂亮」,而是希望聽到「我想吃」。(陳仲明/大紀元)
Maggie對展品食物的製作要求頗高,她希望參觀者不只是對她的作品讚美「做得很漂亮」,而是希望聽到「我想吃」。(陳仲明/大紀元)


港式美食。(陳仲明/大紀元)
港式美食。(陳仲明/大紀元)


作品「茶粿店」,以客家茶粿作為背景,蒐集十多種類型的茶粿。(陳仲明/大紀元)
作品「茶粿店」,以客家茶粿作為背景,蒐集十多種類型的茶粿。(陳仲明/大紀元)


展品展現了傳統的柴火茶粿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展品展現了傳統的柴火茶粿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

面對逐漸消失的舊事物和具有香港特色的各類場景,Tony感嘆:「眼見香港很多東西消失了,心願是想將它的歷史故事表現出來,用我們的能力做香港情懷的微縮模型作品。」◇

惜於微時 — 香港故事縮影展

展覽地址:尖沙咀1881公館

展覽日期: 2020年1月16日至3月8日

展覽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9時


「惜於微時—香港故事縮影展」開幕禮,一眾嘉賓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惜於微時—香港故事縮影展」開幕禮,一眾嘉賓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展覽也吸引小朋友參觀。(陳仲明/大紀元)
展覽也吸引小朋友參觀。(陳仲明/大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