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長洲太平清醮,最受矚目的環節之一,相信是其獨具時代意義的飄色會景巡遊。極具心思、創作精巧的飄色,早已成為街知巷聞的盛事,各大傳媒都作焦點報道。主題年年不同的長洲飄色,除了每次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外,其創意表達及背後隱含的涵義,更常令人津津樂道,會心微笑。長洲飄色會景巡遊,與香港十多年來的時局變遷緊密相連,扮演了一個為市民發聲的角色。賦予長洲飄色新生命的,這位年逾七旬的飄色總監功不可沒——他是打鐵師傅黃成就先生。

「觀眾看了都拍手掌!那麼辛苦(製作飄色),都是值得的!」黃成就師傅最大的「成就」,是他的心血結晶在兩小時的飄色會景巡遊中亮相,路旁觀眾的掌聲就是給他的最大鼓勵。每年的飄色主題各異,緊貼時下熱點,飄色巡遊演出的小朋友扮相維肖維妙,「給人得啖笑,讓人看到這是誰,一看就知。」他期望自己的設計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搏得觀眾會心一笑。至於每年的話題人物,都不會指明道姓,觀眾看後自行領悟,心照不宣。

鐵匠世家 造就打鐵絕技

黃師傅今年的作品「阿茂整餅」中出現嵌在色梗中間的小算盤,細微到一顆顆算盤的珠子,都是由他親手打造的。(DALE DE LA REY/AFP/Getty Images)
黃師傅今年的作品「阿茂整餅」中出現嵌在色梗中間的小算盤,細微到一顆顆算盤的珠子,都是由他親手打造的。(DALE DE LA REY/AFP/Getty Images)

黃成就師傅在家門外架設工作坊,為每年的飄色巡遊打造鐵器。(陳仲明/大紀元)
黃成就師傅在家門外架設工作坊,為每年的飄色巡遊打造鐵器。(陳仲明/大紀元)
黃成就師傅打鐵用的炭爐。(陳仲明/大紀元)
黃成就師傅打鐵用的炭爐。(陳仲明/大紀元)

黃成就師傅打鐵用的煤炭。(陳仲明/大紀元)
黃成就師傅打鐵用的煤炭。(陳仲明/大紀元)

令小朋友穩穩陣陣參與會景巡遊的重要「支柱」,是根據小朋友身高度身訂做的「色梗」,而製造「色梗」的技藝,則與打鐵工藝密不可分。黃成就師傅出生於鐵匠世家:「我十三歲的時候已經跟著爸爸、爺爺開始學(打鐵),學到現在是七十多歲,已經六十多年了!」黃師傅分享,「我們以前的年代,沒有甚麼工種可以選擇,所以父親做甚麼行業我就做甚麼行業。」六、七十年代,農業、漁業興盛,鐵匠的用武之地很多,黃師傅舉例,耕田的牛耙,維修漁船的船釘、船錨等等,都需要鐵匠,那時這個行業有需求,子承父業則理所當然。然而自八十年代起,打鐵行業日漸式微,黃師傅也轉行去醫管局做維修技工。直至03年退休回到長洲,在長洲惠海陸同鄉會主席鄺世來先生的盛情邀請下,06年他重拾青年時的技藝,為一年一度的太平清醮設計並製作全新的「色梗」,為長洲飄色注入新的生命。

跟隨黃師傅的步伐,來到他的家門口,門外擺放著一台簡單的打鐵工具。「以前阿爺的工具我都捐去博物館了,留下這台。」黃師傅簡單講解打鐵工序,需要使用煤炭助燃,將鐵枝燒紅、軟化,繼而降溫提高硬度,再大力進行敲打以定型,過程中不但有被火花灼傷的危險,還需要豐富的經驗及猛力敲打方能調校出適合的弧度。

「打鐵是很辛苦很辛苦的,幾百度的高溫下打磨,以前沒有機器幫忙,更辛苦,像鐵杵磨針那樣。」黃師傅稱,「現在雖然有機器,但是手作就是手作,不是說任何人都做到的。就好像打一把劍、一把刀,你沒有學過根本是做不出來的。」

而製造色梗,除了要根據小朋友的身高進行設計外,還要根據當年不同的主題進行手工創作。例如黃師傅今年的作品「阿茂整餅」中出現嵌在色梗中間的小算盤,細微到一顆顆算盤的珠子,都是由他親手打造的。談到他的這件作品,黃師傅自豪地說:「有時遇到一些朋友,佩服我了⋯⋯嘩!這樣又打零件出來,做到那麼仔細,好像算盤啊,那麼幼細都做得出來?」

精巧設計 為市民發聲

2018年以題為「興風作浪」的飄色。(宋碧龍/大紀元)
2018年以題為「興風作浪」的飄色。(宋碧龍/大紀元)
2017年以題為「女媧補青天」的飄色。(宋碧龍/大紀元)
2017年以題為「女媧補青天」的飄色。(宋碧龍/大紀元)
2016年長洲飄色會景巡遊,兒童身穿華麗服飾參與。(張浩林先生提供 )
2016年長洲飄色會景巡遊,兒童身穿華麗服飾參與。(張浩林先生提供 )

過往長洲太平清醮的飄色主題,大多以民間故事為主,鮮有生活化的主題,「色芯」(站在飄色支架上的孩子)都是穿著厚厚的古裝服飾參加巡遊。黃師傅遂提出了改良意見。「因為太平清醮期間很熱,所以穿這些大袍,或者刺繡衣服的小朋友就很辛苦,又有古裝,又有頭飾。那麼我接著就將自己的心得改良,就以時事為主,諷刺時弊,為廣大市民發聲。」

多年來,黃師傅均根據當年發生的大事用心設計全新的飄色主題,自信自己製作的飄色獨一無二。「這些事情不是別人做不了,只是沒有我做得那麼好。因為我很全面,會飄色、裝嵌,找題材、物料和服裝,也知道甚麼人物穿甚麼衣服,不能隨便取個名字,隨便配上衣服就叫飄色。一旦將作品拿出去,要讓市民認同,認可師傅的努力。」從飄色選題、找色芯、試色,到手工製作色梗、修改色梗,黃師傅都盡心盡力。

仗義敢言、以飄色針砭時弊的黃師傅,每年都贏得不少觀眾的掌聲,也吸引大批傳媒報道。黃師傅分享,在多年來的作品中,較令他滿意的作品包括「廿蚊張」(2011)、「一子錯」(2011)、「大和解」(2012)、「帶著師奶去旅行」(2016)、「興風作浪」(2018)等等,將時事主題與飄色關聯,引發觀眾的思考。在飄色設計中,每一個細節他都用心準備,每一個物件均代表著獨特的涵義,例如早前的「一子錯」,運用「紅酒」與「苦瓜」作對比,諷刺官富民窮;「帶著師奶去旅行」,女孩手持龍蝦模型,更腳踏飛機和一個行李箱,諷刺梁特「行李門」事件。他寄語:「做到人一看就會心一笑。05年到現在,套套都很受觀眾歡迎,人們不敢做的事情,我們都照做。」

至於是否因為針砭時弊而有風險,黃師傅笑稱,「我本來就不會有壓力,因為我沒有指名道姓。」

甄選「色芯」 細緻入微

而每一台飄色,選「色芯」(即在飄色台上的孩子)也十分重要,黃師傅參與甄選過程。早前的「色芯」由長洲的兒童擔任,但現在已經開放給全港兒童,在網上公開招募飄色小明星。黃師傅表示,報名情況非常熱烈,有的家長甚至直接找到他與鄺生,主動稱希望讓孩子做「色芯」,花很多錢專程來長洲租度假屋,且帶工人前來照顧。

黃師傅表示,從服裝顏色到髮型造型、擺鏡,都很講究。他又認為無論是長洲的兒童還是外來的兒童參與飄色會景巡遊,關鍵是「夠膽」,而且要經過多次綵排。「小朋友要來很多次長洲的,起碼要來幾次,試服裝啊,試夠不夠膽啊,要綵排幾次才行,看髮型合不合適啊,不簡單的,很多細緻的東西。」 

承傳方式 政府保育與學校推廣

傳統手工打鐵工藝在現今的社會已式微,「現在做這行的比較辛苦,而且難以糊口,即是所謂的夕陽行業,根本就沒有人來學。」黃師傅坦言,自己年紀大了,始終打鐵要靠力氣,沒有辦法繼續堅持下去。

談及承傳,他希望政府與學校能夠進行推廣。「最主要是在學校推廣,但如果政府不支持,做甚麼都是於事無補。一定要政府支持,撥出資金資源給團體,很多團體都組織這些活動,但是沒錢不行,很多障礙都在。政府整天說保育很多東西,但是漸漸失傳的東西也不能夠珍惜。好像我現在已經七十多歲了,這些東西已經慢慢不能再做了。」至於他的家傳打鐵工具,已有部份捐獻給博物館,並且05年至今每年費心費力製作的飄色用具,巡遊過後一般都會捐贈給博物館或學校。他自己也很樂意到學校傳授打鐵技藝,亦參與其他團體舉辦的飄色表演,希望有更多人認識飄色文化。

黃師傅表示,今年是他參與飄色製作的最後一年,雖然至今還未能找到打造色梗的繼承者,或有失傳的可能性,不過來年的長洲飄色會景巡遊仍會繼續舉行。長洲飄色已然成為長洲人以至香港人文化象徵的一部份,黃師傅多年來的心血以及為市民發聲的一片心意,以至同鄉會及街坊的鼎力支持,既成就了長洲在香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席位,也為港人發聲成就了一片空間。黃師傅盼飄色文化可以找到合適的繼承者,政府、學校能夠支持推廣,將文化承傳。◇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