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飛升、尹喜傳經之後,越來越多的道人視武當山為修行的聖地,不辭辛勞前來與道結緣。

在尹喜悟道的那一天,青牛趵趵的蹄聲,合著流泉碎玉般的清音,帶來老子依約相會的喜訊。兩位道中高士再次相逢,便相攜仙去,不知蹤跡。仙跡可遇不可求,而青牛踏過的橋被名為「青羊橋」,青牛棲臥的山澗被叫作「牛漕澗」,供虔誠的人們前去追想這段福澤千年的道家仙緣。

尹喜之後,武當山不再沉寂,歷朝歷代的修道者相繼而來,留下不盡美談。

漢朝將軍「戴孟」奉帝命入山採摘仙藥,他卻在此萌生棄官學道之心,不復歸返,終白日飛昇;東晉的羅邑宰「謝允」,精於道學,有遁世脫塵之志,便辭官登上武當山潛心修煉。他們不約而同追隨真武大帝的修行之路,拋卻短暫的繁華,將寶貴的人身獻於道法修行,並將道家修煉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隨後,武當山道觀、廟宇漸起,無數道人們在這青山秀水間,固守著與世隔絕而又清靜無為的修行傳統,確立了中華民族的本土信仰。而武當山輝煌的歷史,才剛剛開始書寫。

貞觀祈雨 武當水之傳奇

大唐,一個令當今所有華人心馳神往的王朝,書寫了武當山興建皇家祠廟的第一筆傳奇,獻上了來自帝王的第一份祝福。貞觀八年,在大唐步入盛世的時刻,國家出現大旱,生民困苦。上天,似乎有意對那位聖明的太宗皇帝進行最後一道考驗。

水是生命之源。對於以農桑耕織為本的國度來說,一年四時的風調雨順有著安民平天下的重大意義,而好雨知時、洪旱不侵更被先民們視為天降鴻福。

大約從上古三代起,禱神降雨以祈求豐收的大小祭祀,便成為上達君主、下至黎庶的傳統風俗。為天下福祉,太宗也派人遍祀名山大川,卻不見奇效。

最終,太宗派德高望重的均州太守姚簡,赴武當齋醮祈雨。於是天降甘霖,如織的雨滴匯成涓涓流水,潤澤每一寸土地,此後百姓安居樂業,大唐盛世應天運而生。

為何太宗會祈求武當?而武當為何又如此靈驗?尊奉老子為「聖祖」的李唐皇室,自開國之初,便將道教推為「國教」的至高地位,舉國上下瀰漫著濃厚的崇道之風,皇親修道、修宅為觀的事蹟屢見不鮮。

而對於道教信仰的真武大帝,唐朝帝王更是表達出無上的崇敬。在唐王宮,玄武闕、玄武樓、玄武殿,都是載於史料的宮苑建築,而紫宸殿內的玄武觀,更是皇族奉祀真武神的專祠。

神的名字,被敬畏而恭謹地鐫刻在恢弘建築的至高處,歷代君臣舉頭仰望時,天與人,已在默默地溝通。

或許是武當水火相濟的形態,啟迪了帝王聖心。祈雨大典,不向坐鎮武當、五行屬水的真武神,又該向誰呢?

五龍行雨 靈山初現神宮

武當群峰,常年雲靄裊裊,泉澗潺潺,在真武大帝的庇祐之下,似乎天然蘊含著水之精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當年唐人姚簡入山祭祀時,親眼見證了武當山水俱靈的神蹟。

道經載,姚簡於山中遇到五位儒生,風貌殊異,自謂「五氣龍君」。

龍君奉真武大帝之命,守護武當山,因見姚簡正直寡欲、祭祀虔誠,故奏請帝命,特來顯靈降雨。語畢,雷電甘霖頃刻遍佈天下,五儒生卻不見踪影。

五氣龍君是何方神聖?

《武當福地總真集》載,真武大帝於武當修行圓滿時,由五條神龍「掖之飛升」,拜見玉帝。之後,五龍便追隨真武留在武當,作為真武的信使,守護著大山與人間。

自姚簡之後,武當便流傳著龍的神話。為表真武與龍君降雨的聖德,太宗降旨,在姚簡祈雨之地興建「五龍祠」。從此,武當山擁有第一座皇家祠廟。不斷有人登上武當求雨,「歷代祈禱,應如響答」。

「五龍祠」亦成為歷代帝王求雨的福地,不斷被擴建加封。

宋真宗升祠為觀,南宋孝宗贈額「五龍靈應觀」;元時升觀為宮,後改名五龍靈應宮、大五龍靈應宮,至今宮外山坡下尚存當時所立的「大五龍靈應萬壽宮碑」。元末雖毀於戰火,宮觀卻在明永樂十年,明成祖大修武當時得到重修,並更名「興盛五龍宮」。

如今坐落於五龍峰山麓的五龍宮,乃是今人修復,正殿內供奉著山中最大的銅鑄鎏金的真武坐像。雖然我們無緣得見五龍宮真正的模樣,但通過歷史的追溯,仍可遙想那段歷經千年風雨卻不朽的輝煌。

陳摶高臥 感悟道中睡法

在唐以前,武當僅僅是一座頗具仙氣的群山,被稱作「嵩高之儲副,五嶽之流輩」。而自貞觀祈雨靈驗之後,武當逐漸為世人推崇,隨著道教的興盛與宮觀的興建,越來越多的道人入山修行,至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將武當列入「七十二福地」的第九位。

不獨「五龍祠」,唐人還於武當修建神武威公新廟及眾多茂庵岩廟,既奉祀真武神,也為修行者提供棲身、結緣的道場。

三百年大唐在戰亂遠去,那段人與水的奇遇變成歷史的記憶,而有關神龍的傳說卻未結束。

「十年踪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在唐宋之交的亂世,一位名叫「陳摶」的書生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他舉進士不第,在兵荒馬亂中感受到功名的虛無與生命的無常,遂萌生棄文入道之志。恰有孫君仿、獐皮居士兩位高道指引,語之曰「武當山九室岩可以隱居」。

此後,武當青峰之上,又多了一位不世出的神仙人物。

陳摶,字圖南,號扶搖子,這位僅從姓名便知道緣非淺的道人,在武當一住就是二十餘年。期間,他服氣辟穀、習神仙導養之術,盡得武當山水靈氣;他精研《周易》,撰有《指玄篇》、《釣潭集》、《九室還丹詩》等著作,並創制「紫微斗數」及「無極」圖說,闡釋道法精妙,被後人奉為「陳摶老祖」。

元人曾評價他是「前宋一代之異人也」。而他最奇異之處便是高臥而眠,武當山附近至今流傳著「彭祖修行八百年,不如陳摶一覺眠」的民諺。

傳說陳摶在武當苦修時,感動五氣龍君授以「五龍睡法」,並據此自創適合養生修行的「蟄龍法睡功訣」留於後人。此門睡功,講究睡前靜坐調息,靜臥如弓、閉目養神而睡,可百日甚至數年不醒。在漫漫睡夢中,或許是靈魂的逍遙無界,或許是道行的突飛猛進,而唯有心無雜念者方能達到那天人合一的妙境。

後來,陳摶修道有成,五龍神再次顯聖,載他飛往華山「雲台觀」隱居。這位仙道高人,將在另一座仙山繼續一個人的道緣傳奇。◇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