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疲弱,國有銀行等金融機構近來大舉搶購低風險的本國國債,導致國債收益率大跌。中共央行不得不出面約談警告,但事後國債收益率繼續走低。專家認為當局的警告不會有效果,而中共自己的金融機構也對中共沒信心,搶購國債以避險,等於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死循環。另外,中南海的政策信譽危機也引發外界關注。

今年以來中國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跌,自11月末開始,國債收益率下跌加速。截至12月20日(周五),5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5.9個基點,至1.361%;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0.4個基點,至1.69%。創下今年以來的新低。而今年以來,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下跌超過80個基點。

國債收益率是指投資於國債債券每年所得收益佔投資總金額的比率。業內人士分析,中國國債收益率下跌與國內許多機構大肆搶購低風險的本國國債有關。截至12月下旬的數據顯示,儘管本月11日和12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共領導層再次承諾將提供更多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持,但市場並不買帳。

12月18日,在5年期國債收益率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下跌至新低之際,中共央行約談本輪債市行情中部份交易激進的金融機構,試圖阻止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跌。被約談機構包括銀行、券商、保險資管、理財子公司、基金、信託等。央行要求這些機構加強債券投資穩健性,並稱未來會保持常態化執法檢查,對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

市場當時認為,央行形同警告金融機構,對買進國債「該收手了」。但目前看來並沒有阻止國債收益率走低。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12月20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國金融機構大規模購買國債,尤其是超長期國債,主要原因在於對當前經濟增長放緩,市場信心不足,導致其對於企業貸款和其它高風險的投資興趣降低,而且迴避貸款的風險。

他進一步分析說,國債低風險,是相對安全的投資渠道,向來是金融機構一個選項。但當整體經濟下滑,未來情況不確定時,金融機構更會增加這種低風險資產的配置,甚至是大量搶購。這樣可能導致實體經濟融資進一步困難,又螺旋式地加重了經濟下行壓力。

「整個經濟就陷入一種螺旋式的死循環:金融機構不敢放貸,就買國債;但不敢放貸之後,實體經濟更差;實體經濟更差,金融機構又更加不敢放貸,又繼續買國債,它是一個惡性循環。」

彭博社分析認為,上半年中共監管層先後通過調研、撰文喊話、查處激進交易機構等方式來阻止長期國債收益率過快下跌,但在中國經濟和信貸持續低迷的背景下,資產荒推動資金不斷進入債市,監管的每次調控都成了金融機構買入的機會。

路透社表示,儘管央行多次警告債市泡沫風險,但由於存款利率下調和中共承諾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債券市場依然火爆。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令中共監管機構及網絡水軍最惱火的莫過於「唱衰中國經濟」,但近來中國債市的走勢卻在疾呼「蕭條」。報道並援引一名中國投行人士稱,「現在需求這麼低迷,還有甚麼好投資的?」

這篇報道形容,中共政府將支持經濟的希望,寄託在國有銀行、保險公司和基金上。但這些機構寧願把錢放在債市避險,也不願為商業計劃融資,或用在其它地方。而儘管中共政府一直強調要救助經濟,但效果上卻沒有兌現承諾。中共的權力中心正面臨「政策信譽危機」。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也認為中共央行對金融機構的警告不會有甚麼效果,是因為本身經濟蕭條,導致資金已沒有出路了,這些機構才去搶購國債。

他對《大紀元》表示,中共政府花了很多的錢搞地方債,特別是專項債,但哪有那麼好的資產項目呢?結果現在是中共搞寬鬆貨幣,大量的錢湧進來,卻找不到好的項目,就出現了資產荒。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就買國債,國債屬於安全資產。「所以國債收益率下降,反映了整個中國經濟蕭條和衰敗,資金已經沒有出路了。」

王赫說,中共一直推行國家引導市場,這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過去中共叫囂的經濟奇蹟,最近這幾年都破產了。當局密集出了很多的經濟政策,但大家都認為中共到了窮途末路,對中共沒有信心,都在往外跑,都在保命,所以資金就湧到國債市場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