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觀看日本卡通片,間中會感到很「奇怪」,因為偶爾也出現涉及香港的情節,例如《數碼暴龍03》(2001年)其中一位主角叫「李健良」,是中日混血兒,他的搭檔「大耳獸」經常講廣東話口頭禪「冇問題」。

另一例子是《機動武鬥傳G高達》(1994年),「新香港」成為高達格鬥大會的比賽地點,被描繪為繁榮與科技結合的未來城市,是主角群匯集的重要地方。

長大之後,我才發現香港在外國人心目中殊不簡單,更是「Cyberpunk」的同義詞,相關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的《銀翼殺手》和1989年的《攻殼機動隊》。儘管《銀翼殺手》中的城市設定為洛杉磯,但其狹窄的街道、霓虹招牌與潮濕環境都明顯受到香港影響。香港與Cyberpunk風格有關,因其高密度摩天大樓、霓虹燈街景、多層次建築、貧富差距及資本主義等都市氛圍。九龍城寨的迷宮式結構與無政府狀態更成為靈感來源。

近期,由日本知名遊戲開發者外山圭一郎推出的遊戲《野狗子:裂頭怪》在本月初發售,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野狗子」妖怪為靈感,背景設定在一個影射香港九龍的虛構城市「Kowlong」。遊戲讓玩家扮演附身人類的孤魂野鬼,對抗恐怖怪物,帶有《寄生獸》與《東京喰種》氛圍。

雖然遊戲在製作層面因資金有限而表現一般,畫面和戰鬥系統並不精緻,地圖設計略顯單調,但它對香港文化和視覺元素的呈現非常細緻。遊戲大量採用香港90年代的典型街頭景象,例如各種款式的霓虹招牌、潮濕污糟的後巷、唐樓牆上的海報、女人街攤檔、行人天橋、舊唐樓、九龍城寨式建築、性工作者、竹棚、錯綜複雜的電線架構等等,甚至出現英女王伊莉莎伯二世等符號,成功營造出迷離懷舊的氛圍,顯示出製作團隊對香港的深入了解和熱愛。

此外,外山圭一郎明顯受到王家衛電影美學影響,透過昏黃與暗沉的色調呈現獨特的懷舊氛圍,對「舊香港」進行了「數碼保育」,包括現已逐漸消失的霓虹招牌和繁體字。遊戲甚至推出實體紀念品,如模仿遊戲中啤酒「九龍鞭炮」的產品。

《野狗子》雖然並非3A大作,但以有限資源成功展現濃厚的香港情懷和文化魅力。從藝術設計到劇情呈現,都讓玩家彷彿置身於舊香港街頭。同時,遊戲也為港式Cyberpunk美學書寫新篇章。但諷刺的是,香港政府近年不遺餘力清拆招牌,夜生活褪色,讓香港失去特色。◇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