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家發改委自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版「負面清單」,全面取消了中國製造業領域的外資准入限制,亦即從1日起,在製造業領域的准入環節,外資和內資將完全享有同等待遇。
學者專家認為,中共對外資雖已全面取消准入限制,但外國資金「淨流出」仍創歷史新高,表示外資知道今非昔比,所以持續在撤場。
據陸媒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觀察者網報道,「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新版「負面清單」自1日起取消「出版物印刷」及「中成藥保密處方產品生產」等最後2項負面清單項目,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的外資准入限制,外資和內資將完全享有同等待遇。
中共社科院表示,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在中國實現「清零」,是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標誌性的一步。中共商務部也表示,「清零」後,中國將有序擴大開放電訊、網絡、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
對此,中國問題專家王赫對《大紀元》表示,「清零」很動聽,但並沒多大含金量。在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清零」的同時,雖然也在加速開放服務業,但開放還不夠多,離服務業的全面開放,還相當遙遠。
限制「清零」吸引外資 分析:今非昔比 外資不會上當
目前中共取消了中國製造業領域的外資准入限制,讓外資享有和內資同等待遇,是否能對外資帶來吸引力?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助理研究員王國臣對《大紀元》表示,讓外資享受同等的待遇,就是把外資當成本國人,外資就要完全遵守中國的法律,甚麼《反間諜法》《國安法》之類的通通會加諸在外資身上,所以他覺得誘因不大。
對於英國製藥公司阿斯利康中國區總裁王磊近日遭到中共當局調查,還有一名任職中國半導體公司的南韓人被指控違反中國的《反間諜法》遭起訴,王國臣認為,這也凸顯出中共的矛盾,商務部承諾開放、改善外商環境,公安部門卻對外商緊縮管制。政策模糊增加了外資對中國投資的不確定性,乾脆最好的方法是不要投資。
台灣政經評論家吳嘉隆也對《大紀元》表示,中共雖然對外資限制措施「清零」,但基本上沒有吸引力,因為外資知道今非昔比。以前大量進入中國是因為有政策優惠,現在如果沒有實際的優惠政策,外資不會上當,自己進去被收割。
吳嘉隆進一步談到,因為中共的產業政策缺乏可信度,變來變去,而且中共都入侵私人領域,涉及到資訊安全。所以現在外資都更為謹慎,不會輕易地再貿然投資。
吳嘉隆認為,這次所謂的「擴大開放」,很可能是財經官僚向上級交差的內部作業,「表示我們有在規劃,我們有在努力,但對外資有沒有吸引力,那他不管。」
王赫也認為,這些開放措施,有很強的被動性和應付性,是中共迫於糟糕的經濟形勢和為了牽制西方的「脫鉤斷鏈」,而非出自深遠的「頂層設計」。
機場和碼頭是外資冷熱的重要指標
吳嘉隆表示,外國航班的縮減便是一個指標,那就是中國的經濟其實還在惡化。還有碼頭作業冷冷清清,也表示景氣仍然蕭條。另外高檔餐廳的生意好壞,也是一個觀察的指標,因為外國人來中國談生意,肯定要有很多社交活動。
根據中共國家移民管理局公布數據,今年1至7月,入境外國人數為1,725萬人次,遠遠低於2019年疫情前的4,910萬人次。
睿思譽(Cirium)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出發的航班數量比2019年同期減少了23%。美中之間的航班數量僅有2019年的20%左右。此外,美國達美航空取消恢復洛杉磯至上海航線的計劃。
英國第二大航空公司維珍(Virgin Atlantic),宣布無限期停飛倫敦到上海以及香港的航線,並關閉了香港辦事處。
另外,美聯社10月14日的報道說,中國9月的出口成長急劇放緩,遠低於出口成長預期,進口也意外減速。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及中國大陸研究所兼職教授陳松興對《大紀元》表示,外資對於中國市場的看法,除了保守甚至是悲觀。主要是中國目前的結構性問題,並沒有明顯的改變。包括債務危機,包括人口老齡化,人口紅利已經消失,還有中共對外匯流動的管制等等。
外國資金流出創歷史新高 外資持續撤場
根據中共外匯管理局公布第2季國際收支平衡表數據顯示,外商對中直接投資(FDI)淨流出148億美元(約1,056.5億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這是繼去年第3季淨流出121億美元後進一步提高。
對此,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及中國大陸研究所兼職教授陳松興告訴《大紀元》,第2季淨流出寫下歷史新高,對中國的國際形象不利。他認為,不排除中共中央可能會要求一些在香港的中資企業,甚至金融機構做適度的調節來讓最新數據變成正數。
「這種FDI(外商直接投資)淨流出對中國影響很大,因為中國作為一個出口導向的國家,很多的產業、特別製造業都是要出口。外資撤退就減少了外匯資金的流入,減少了工廠的就業機會,也同時減少了國內消費,所以它是一個連鎖效應。」
王國臣也談到,當對外資流入流出的數據進行交叉比對時會發現,中共央行的跨境投資FDI,這兩三年都是負數。換句話說,中國大陸一直是在呈現資金流出的狀態、撤場的狀態。
王國臣直言,中國大陸的外商環境持續惡化和生產成本提升,早就驅使外商在做撤離這件事。
「更重要的是,中國自己本身採取進口替代,就是他要科技自主,所以外資的東西也沒有地方賣了。政府不要用Apple,要用華為;不要用Tesla,要用比亞迪。所以這也造成外資在中國大陸銷售困難。再加上中國經濟衰退,消費頹靡不振,外商的東西很難賣,賣不到政府,也賣不到民間。」
王國臣補充說,所以對外商所謂「In China, For China」就是就近生市場、就近銷售這件事情根本就沒有發生,這也是造成另外一個外資出逃的主要原因。#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