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關注的美國總統選舉將在下周舉行,大洋彼岸的中國人如何看待這場選舉?媒體的調查顯示,中國人普遍認為,無論誰贏得選舉,美中關係的緊張局勢都會繼續下去。
一位北京的居民對美國有線新聞網(CNN)表示:「對我們普通中國人來說,無論誰成為美國總統,無論是候選人A還是候選人B,都是一樣的。」
一位社交媒體用戶在微博上寫道:「(無論誰贏)都沒關係。他們對中國的遏制不會減輕。」
造成這種看法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中共向中國的普通民眾宣揚一種說法,那就是美國政府已經決定要扼制中國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特朗普在任期內,美國政府對價值數千億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發起了針對中國電信巨頭華為的制裁行動。
在現任拜登政府期間,美國政府語氣有所轉變,增加了與中共的溝通,但對中共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擔憂加深了,並且對中國科技產業實施投資和出口管制以及增加關稅。民主黨的候選人、現任副總統賀錦麗上台後可能會延續這種政策方向。
所以,外界普遍認為,無論是特朗普還是賀錦麗上台,美國把中共視為國家安全威脅的觀點不會改變。
北京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時殷弘表示:「展望未來,無論賀錦麗還是特朗普成為下任美國總統,美國對中國的政策連續性幾乎肯定會超過任何潛在的重大變化。」
CNN的分析認為,中共可能認為特朗普會給兩國關係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因為他曾經表示會對所有來自中國的進口徵收超過60%的關稅。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國,所有跟政治沾邊的新聞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查,所以普通中國人的觀點大多是在觀看了這些經過審查、甚至帶有仇美色彩的宣傳後得出的結論。
中共媒體宣揚美國「政治暴力」
中共媒體對於美國大選宣傳的重點是所謂「政治暴力」。
最近,英語版的官媒《中國日報》發布一幅漫畫,畫中自由女神像被一條標有「政治暴力」的龍所壓制。
中共喉舌新華社發表一篇有關美國大選的文章,題目是「民調:近八成美國選民憂慮大選後發生暴力事件」。新華社旗下的一本雜誌則將選舉形容為「缺乏希望」,最終結果由華爾街等「無形力量」決定。
甚至有一些博主時不時發布影片和帖子,興高采烈地渲染他們所描述的選舉後美國「內戰」的潛力。
但是,這些宣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反作用,比如一些中國人從中看到了美國選舉的民主過程,並且與中共的一黨專制進行了對比。
一位社交媒體用戶在微博上說:「沒有完美的制度,但至少他們允許人們質疑他們。」
中國人關注候選人個人
今年美國大選期間,中國人對兩名候選人個人的情況表現出了興趣,尤其是賀錦麗。
在拜登於7月退出競選之前,賀錦麗在中國社交媒體用戶中似乎相對不為人知。
自那時以來,許多抖音上發布的帖子和影片嘲笑這位副總統,例如調侃她的笑聲。
但是,一些發布賀錦麗演講片段的帖子則持積極態度,強調她的中產階級背景和靠個人努力成為美國第二高職位的經歷,這與當今中共高層大多是靠家族背景上台的「紅二代」「紅三代」形成對比。
一條獲得數百個點讚的有關賀錦麗的評論說:「這是一個真正普通人的故事。」
特朗普和賀錦麗的對華政策
賀錦麗曾經表示:「當中國(中共)以犧牲我們的工人、社區、企業為代價破壞規則時,我會毫不猶豫地採取迅速而有力的措施。」
以特朗普為中心的共和黨政綱承諾取消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這將使中共失去與美國的自由貿易優惠;逐步停止(從中國)進口包括電子產品、鋼鐵和藥品在內的必需品;並阻止中共購買美國農地和工業。
特朗普在上次任期的最後幾個月,還曾經提出了將美國和中國經濟分開的想法,即所謂的脫鉤。他的前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也支持同樣的做法。萊特希澤傳聞是下一任財政部長候選人。
賀錦麗和其他民主黨人則持不同觀點,她相信去風險,而不是脫鉤。
在台灣問題上,賀錦麗在兩年前曾經說,美國將「繼續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並「根據我們的長期政策,繼續支持台灣自衛」。
特朗普則因「台灣應該向美國支付防務費用」的言論引發了爭議。但是,特朗普在任期間為推動更緊密的美台關係功不可沒。他在2016年上台後,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進行了史無前例的電話交談,這是自1960年以來首次進行這樣的官方通話。#
(本文參考了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的報道)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