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4 年確認了 Laniakea 超星系團的存在以來,它被認為是人類生存於其中的宇宙區域,其中有處女座超星系團、本地星系團,以及我們所在的銀河系。

然而,最新研究顯示, Laniakea 本身可能是更大結構的一部份,稱為「吸引盆地」(Basin of Attraction)。

理解這些宇宙中存在的各種物質區域及其對宇宙(過去和現在)的影響,將為我們探索暗物質分布和宇宙膨脹問題提供更好的數據。

人類的思維很難理解宇宙究竟有多大。以地球的宇宙地址為例,我們當然位於銀河系中,這又是本地星系團(即處女座星系團)以及更大的處女座超星系團的一部份,該超星系團延伸至 1.1 億光年,包含約 110 個星系和星系團。這意味著如果你想以光速穿越這個超星系團,如果你是在早期白堊紀時出發的,你現在才剛剛結束這段旅程。

這個空間範圍已經相當龐大,但實際上,我們對巨大宇宙的認知才剛剛開始。隨著 1980年代出現其它更大超星系團的證據,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更大的宇宙鄰居,被稱為 Laniakea 超星系團,該超星系團包含 10 萬個星系,直徑約為 5.2 億光年。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報告稱,即使是 Laniakea 實際上也是一個更大的「吸引盆地」(BOA)的一部份,這個盆地被稱為「Shapley集中區」,它是以美國科學家 Harlow Shapley 的名字命名的,他在 1930 年代首次觀察到這一區域。

甚麼是「吸引盆地」

雖然「吸引盆地」這個名字似乎很適合一部以太空為主題的浪漫小說,但它實際上是宇宙中星系和星系團的集中區域,這些天體質量集中在一起共同成為「吸引者」。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並遵循 Lambda 冷暗物質模型,這些盆地和天體結構是由宇宙快速膨脹早期的量子波動形成的。這些波動隨後創造了星系和星系團,吸引周圍的物質,進而形成宇宙中的「吸引盆地」。

「我們的宇宙就像一個巨大的網絡。」來自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共同作者 R. Brent Tully 告訴《今日宇宙》(Universe Today)網站,「星系沿著絲狀結構分布,並在重力作用下聚集在節點上。就像水在一個區域內流動一樣,星系在宇宙吸引盆地中流動。這些更大盆地的發現可能會根本改變我們對宇宙結構的認知。」

Tully 的團隊通過研究遙遠星系的運動來測量宇宙天體的流動,而這些運動都指向一個更大的結構(甚至比 Laniakea 更大),該盆地正在引導這些天體的流動。然而,Shapley 集中區(其體積是 Laniakea 的十倍)僅是已知宇宙中最大結構(史隆巨牆,Sloan Great Wall)的一半。你現在感到人類的渺小了嗎?

來自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研究共同作者耶胡達霍夫曼(Yehuda Hoffman) 對《The Debrief》網站表示:「史隆巨牆這個吸引盆地對Shapley 盆地的主導地位實在令人驚訝。所有先前的研究,包括我們自己的研究,都顯示Shapley 盆地是主導天體。」透過對銀河系在宇宙中位置的深入了解,科學家們現在對宇宙的過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並且理解了吸引盆地的引力如何影響其未來的演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