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西方除了科技、軍事方面圍堵中共之外,西方政府、政治家、智庫、媒體,對建立經濟聯盟對抗中共經濟脅迫行為的呼聲越來越高,成為潮流。一些相關共識與法規已經出台,令中共當局未來的政經前景更加雪上加霜
經濟脅迫是中共常用武器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共開始利用經濟手段威脅包括西方在內的全球國家,壓制競爭對手並控制其它國家。
從2010年諾獎事件制裁挪威,到2016年南海仲裁案後禁止進口菲律賓的香蕉、菠蘿,及同年美國南韓部署薩德導彈制裁南韓旅遊、娛樂等行業,中共的經濟脅迫遍及全球。
自2018年起,中共當局經濟脅迫的案例明顯增加,主要源自於中共黨魁習近平主政下「新紅線」不斷增加。
2020年4月,澳洲呼籲對 COVID-19 疫情的起源進行國際調查,中共隨即對澳洲龍蝦實施了嚴格的進口檢查,並對澳洲的木材和大麥實施了新的禁令。還對澳洲葡萄酒徵收最高達到 212%懲罰性關稅,澳洲葡萄酒出口幾乎在一夜之間停止。
2022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帶領國會代表團訪台,中共開始拒絕來自台灣的海鮮、啤酒、柑橘等產品。根據墨卡托中國研究所在2022年8月的報告,自2010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間,包括日本、立陶宛、挪威和澳洲在內的18個西方和亞洲國家、以沃爾瑪和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在內的123多家私營公司成為目標,造成了數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分析人士表示,經濟脅迫已經成為中共的核心戰略,幫助中共在國內外作惡而不受懲罰,它還希望控制全球經濟的供應鏈,以此為槓桿來要挾所有國家。
台灣勵志協會(TIA)行政總裁賴榮偉對《大紀元》表示,從中共的角度來講,如果認為經濟制裁有效果,就會一直繼續下去。比如台灣、西藏或新疆問題,只要祭出制裁,就有所謂的壓力,起到一種認知作戰的作用,就可以讓西方社會國家內部產生分裂。
「像一些大國因為經濟實力夠,遇到中共經濟制裁不痛不癢,但它能引發寒蟬效應,其它小國家會害怕。美蘇冷戰的時候,很多中小型國家會選擇不結盟,就是因為擔心被雙方制裁。」
他舉例說,台灣大企業可能有實力去經營其它市場,可一些小型企業或微型企業,長期以來就在兩岸之間奔波,需要中國的市場,這樣子就會造成民主國家內部意見不一致,中共要的就是這個東西。
中共的經濟脅迫還有另一個目的 。賴榮偉說,中共在非洲的投資,是想滿足它想當第三世界代言的角色,讓美歐看到中共經營非洲的夥伴,目的是要用經濟手段滿足它政治全球稱霸的目的,然後是跟俄羅斯結盟發動戰爭,來更改國際秩序。
組建新經濟防禦聯盟 孤立中共
最近幾年來,西方政府、政治家、智庫、媒體,對建立經濟聯盟對抗中共經濟脅迫行為的呼聲越來越高漲,一些相關的對抗中共經濟脅迫的共識與法規已經出台。
近日,美國駐日本大使伊曼紐爾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說, 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區組建了多邊安全、政治和外交夥伴關係相結合的「軸輻式」聯盟體系,美國及其盟友還可以更進一步,組建新的貿易防禦聯盟,在經濟上孤立北京。
今年5月份,俄羅斯問題專家、華盛頓特區地緣政治智庫Silverado Policy Accelerator的聯合創始人兼主席阿爾佩羅維奇(Dmitri Alperovitch)也在《外交政策》撰文指出,美國需要在印太地區制定一個新的聯盟框架,類似於「經濟北約」聯盟,以阻止中共在未來採取經濟脅迫行動,讓中共知道,霸凌是行不通的。
去年2月,美國國會兩院兩黨議員已分別推出一項《2023年反經濟脅迫法案》,為總統提供新的工具,以向面臨中共經濟脅迫的合作夥伴和盟友提供快速的經濟支持,並讓中共對其行為負責。
去年5月份,七國集團在日本廣島舉行的領袖峰會上,美國將如何聯合盟友、抵制中共經濟脅迫成為各方關注焦點。同時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成員強調,對抗中共經濟掠奪與脅迫,美國需要建立一個行動一致的印太地區國家聯盟。
去年6月份,歐盟通過了《反經濟脅迫法》,這項法案以嚇阻為目的,保護歐盟成員國,不受它國經濟脅迫,劍指中共。
台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對《大紀元》表示,經濟是國力的展現,西方世界跟北京競爭到最後的勝負,不會只是軍事的強弱而已,長期來講經濟實力更為關鍵。
「中共過去這些年,利用不公平手段來謀取經濟利益,一旦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經濟活動甚至人民生活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候,就不得不對中共出手。」
邱俊榮表示,特朗普政府2018年5月開始對中共發動貿易戰,一直延伸到後來包含的科技戰和國安戰,後來拜登政府的印太經濟架構,擺明是衝著中共來的,很多人將其形容為經濟上的北約。
他說,去年5月的G7領袖峰會,基本上就是要對中共採取明顯的經濟圍堵,以安全為主軸,不完全是以市場、以經濟利潤為考慮的經貿開始慢慢成形。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開始在經濟上吃虧,再加上軍事、政治和普世價值上的對立,慢慢的必須要去處理中共經濟威脅這件事情。
賴榮偉表示,因為中共基本上政治主導經濟,國安當道,它的經濟已經不是經濟了,到最後一定是政治干涉。外商、外資甚至還要被迫幫中共,在全世界擦脂抹粉,幫它講話,說好中國的故事。
「這已超出了很多商人只是想賺錢的目的,現在世界各國的做法就是降低跟中國市場的經濟聯繫, 歐美國家要建立一種韌性的投資關係,跟自己的朋友建構經濟聯盟,這樣的呼聲越來越多了。」
經濟脅迫 適得其反
中共強權即公理的經濟脅迫手段,效果適得其反。事實上,北京的霸凌也經常讓中共承擔長期戰略的成本,其中澳洲和立陶宛的例子,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藍圖。
2020年,澳洲呼籲對COVID-19病毒的起源進行獨立調查後,遭到中共經濟脅迫,結果卻使澳洲與美國建立了更強大的戰略聯盟。澳洲拒絕屈服,利用盟友擴大了市場,減少了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最終迫使北京讓步。
2021 年,台灣在立陶宛開設貿易辦事處後,中共利用貿易作為武器對付立陶宛,立陶宛也獲得了盟友的類似支持,這一事件也促使歐盟通過了反經濟脅迫法案。
邱俊榮表示,這證明了以美國為主的西方世界對中共的經濟脅迫,已經開始採取很具體的做法,在抵消所造成的傷害了。賴榮偉認為,中共經濟制裁效果大不如從前。
「中共不斷的使用經濟制裁這個手段,一次、兩次、三次,每次都用這樣的東西,會激起國際社會集體意志的反抗,會激起很多國家人民對中共的不滿,好感度會一直降低。」
他說,現在全世界各國尤其是前20個大經濟體,都已經證實了中國的經濟危機,所以大家現在都鼓勵在中國投資的本國商人跟資本家迴流,不迴流也可以在中國以外比較友好國家投資。
供應鏈戰略與集體韌性
去年CSIS的一份報告認為,拜登政府為對抗中共經濟脅迫,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建立了「近岸」和「友岸」供應鏈戰略,包括美日澳印四方機制,礦產安全夥伴關係(MSP),美日韓台「Chip 4」聯盟等等。這些供應鏈戰略值得稱道,但本質上是被動和防禦性的,集體韌性是對供應鏈戰略的補充。
報告認為,與其召集一群被中共欺凌的國家隨機採取行動,不如由七國集團加上澳洲(G7 + A)倡導集體韌性。這些志同道合的國家有動力對抗中共脅迫,因為這些國家比較強大,也有能力利用中共的弱點,且已經參與歐盟的反脅迫努力。
中國對很多國家產品的依賴度也很高,例如中國90%以上的銀粉從日本進口, 80%以上的藍草種子從美國進口,幾乎100%依賴英國和日本的威士忌,以及法國的優質白蘭地。
報告說,過去和現在受到中共經濟脅迫的18個國家,向中國出口了價值超過460億美元的商品,而中共對這18個國家的依賴程度超過70%。這些國家可以聯合起來,承諾一旦中共對任何一個國家採取行動,就對這些高度依賴的商品進行集體報復,從而實施經濟威懾。
邱俊榮表示,隨著時局的變化,西方已經很清楚意識到過去策略的錯誤,大家對這件事情都有所檢討;中國經濟活動也變得非常弱,它的市場比較沒有吸引力;東南亞、印度現在市場的成長看起來都比中國好得多。
「在這些因素之下,西方國家在這個時間點去成立很多經濟聯盟,來消除中共的經濟脅迫,成效也會越來越明顯,中共過去用市場製造經濟脅迫,恐怕效果就沒有以前那麼好了,當然使得中國經濟未來發展雪上加霜。」#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