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股市一周內經歷過山車波動後,上周六(10月12日),中共財政部新聞會仍未能給出投資者熱切期待的大規模新刺激計劃細節。外國投資者對此安撫動作不買單。

市場人士和分析師認為,北京宣布的幾項財政政策措施都是圍繞化解債務的,其目的在於防風險,穩經濟,並不直接針對刺激消費。因為目的不同,勢必決定後續執行的政策或發債規模。他們表示,市場不太可能對這一官方消息感到興奮。

分析:中共政策是計劃不如變化快

在上周六的新聞會上,中共財政部談到了一系列中國經濟的棘手挑戰,例如地方政府日益沉重的債務負擔、對銀行資本水平的擔憂,以及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困局,但沒有提供任何具體應對細節。

「穩預期仍然是這次新聞會的主基調,但關鍵在於如何落地。」一位投資者士點評道。他提醒,向來中共的政策是計劃不如變化快。

上周剛開始的時候,隨著人們對大規模刺激措施存在預期,中國股市大幅飆升,但在中共國家發改委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沒有宣布任何政府措施的規模和範圍等細節後,股市又大幅回落。

緊接著,財政部宣布將於上周六舉行新聞發布會,再次吊起投資者的胃口,但中國和香港股市的基準股指上周均大幅收跌。

《華爾街日報》說,財政部上周六的新聞會只概述計劃,沒提供一個總體數字,相當於讓投資者又回到了上周較早時的狀態。

普遍傾向於股市不會買單

在北京的新聞會後,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首席亞太經濟學家Alicia García-Herrero在X上表示,很難理解為何他們沒有採取更有力的行動或提供更明確的支出計劃。
「我認為,這不會大幅提振市場。」她說。

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經濟學家林師順(Her on Lim)對《金融時報》表示,在沒有中央政府刺激計劃的數據的情況下,投資者可能會「退後一步,直到他們完全確定財政支持方向」。

美國投資者Andrea Lisi在社交媒體X上說,中共財政部新聞會的含糊之處可能會導致賣出多於買入。

「中國(中共)政策制定者不明白,如果他們想啟動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就必須賦予中國消費者有能力購買更多產品。」Andrea Lisi寫道。

他建議,暫時避免追這波中國股市狂潮,減持中國股票在新興市場ETF中的佔比。

經濟學家估計,中國需要在兩年內投入10萬億元的額外刺激措施來提振經濟,並確保其中大部份資金需要用於家庭以支撐內需。

財政部許諾背後的經濟困境

中共財政部許諾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這是地方政府利用表外融資工具在基礎設施項目上大舉支出後留下的。但財長藍佛安沒有透露限額規模,只稱,這是近年來推出的支持化債「力度最大的一項措施」。

有分析人士認為,藍佛安的表態意味著,地方財政的約束力會加大力度回歸中央政府,中央將加強對地方的約束和財政紀律。

藍佛安在9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報告說,截至2023年末,地方政府法定債務餘額41萬億元,比中央政府債務高出37%。

但經濟學家估計,中共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在49萬億至78萬億之間,約為中央政府債務規模的兩倍。還有人估計,其中高達57萬億的地方債務面臨較高的違約風險。

此外,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上周六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發行特別國債,支持中國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但在投資者密切關注的發行規模上,廖岷並沒有透露具體數字。

專家:中共推出的是保險單 非火箭筒

現任劍橋大學王后學院院長、前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Mohamed A. El-Erian在X上說,中共財政部上周六宣布的措施是在政府面臨壓力之下作出的,它們面臨要求採取更多措施對過度負債去槓桿化、推進必要的結構性改革,以及刺激家庭消費和企業投資。

「分析人士需要更多關於政府預期行動的細節——包括規模、內容和時間表——才能有信心研判這是否構成許多人所希望的政策『火箭筒』」El-Erian寫道。

他較早前在彭博社撰文指出,中共政府拿出的是保險單,不是火箭筒。這些政策旨在遏制經濟嚴重放緩的風險,而不是採取大規模刺激措施來提振家庭消費者信心、讓經濟擺脫困境。

根據他的觀察,中國存在房地產和地方政府的嚴重失衡問題,需要一段耐心的時間來謹慎地去槓桿和改革。

「如果沒有這一點,火箭筒可能會加劇部份地區的過度槓桿化,加劇過度負債,並進一步破壞整個經濟中資源的有效配置。」他警告。

Mohamed A. El-Erian告誡投資者,投資中國有兩點必須要清楚,第一,中國(中共)是不可能靠宏觀工具來解決微觀問題的;第二,所需的微觀工具需要時間來培養和產生影響。

「如果沒有這兩點,投資者將失望——要麼火箭筒永遠不會實現,要麼即使實現,也會加劇結構性和金融失衡。」El-Erian提醒,「前幾個月後,正是這種失衡導致投資者認為中國不適合投資。」◇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