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看了今年6月上映的中港合拍片《談判專家》,雖然劇情套路非常典型,但仍算是合格以上的港式警匪動作商業片。以如此黃金卡士來說,香港票房只有1、2千萬元不算亮麗,或許原因是缺乏當下時代感和演員老餅。
今次《談判專家》改編自1998年的荷里活電影《冇數講》(The Negotiator),香港版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96年的港英時代,講述劉青雲飾演的警隊談判專家被指騙取福利基金和殺警,他為了證明自己清白而脅持了一些相關的警隊高層,然後與另一談判專家吳鎮宇談判……
香港版拍得頗緊張激刺,觀眾跟隨主角一步步揭開真相,又刻意加入了大量港式動作、槍戰和飛車劇情。雖然某些情節欠缺說服力,但以商業娛樂片來說,尚可接受。
導演邱禮濤保留了很多原版的劇情,但部份奇怪,因為某些美國版的元素在香港可能不太適用。例如,顏卓靈被主角挾持時,她的說話反映了1998年芝加哥的性別平等運動,但放在1996年的香港,女性平權還未普及到這種程度。
與美國版不同,香港版在開頭加入了3年前,一段關於社會福利署挾持事件的情節,用來介紹吳鎮宇和劉青雲是相識的,讓電影的雙主角特性比美國版更為突出;美國版開頭更著重被殺警察和男主角的友情,讓觀眾能夠充份感受到男主角的悲憤,增加他脅持警隊高層的說服力,香港版在這方面不足。
在香港版中,吳鎮宇因在3年前案件中無能為力,看到疑犯自爆後感到深深自責,所以他放棄了談判工作,轉而成為一名社工,幫助弱勢群體。這種高尚的動機解釋了為甚麼劉青雲會選擇他來代表警方進行談判。
看完電影之後,不禁要問,為何邱禮濤突然要開拍香港版《冇數講》呢?我覺得答案只有一個:「搵食」而已。今次《談判專家》商業定位北望神舟,刻意把警隊醜聞故事設定在港英年代,壞人的智商被設定得更低,才能通過中共電檢。
而演員陣容都是香港「老海鮮」,例如吳鎮宇、劉青雲、劉德華、苗僑偉等,他們在大陸有高知名度,再消費大量港式警匪片元素,相信是票房保證。可惜,不少香港年輕觀眾已對「老海鮮」感到厭倦,而顏卓靈、朱栢謙等新一代演員戲份太少,令我感到有點難受。
類似問題曾出現於《金手指》,戲中有一批香港新世代演員變成「茄喱啡」,包括何啟華、胡子彤、楊偲泳、林耀聲、吳肇軒、張蔓莎、張蔓姿、李靖筠等,散發出一種被「老海鮮」阻撓而無法上位的感覺。
矛盾的是,若要取悅大陸觀眾的話,「老海鮮」往往是票房保證,這反映出中港兩地觀眾口味不同的問題,而今年的《九龍城寨之圍城》算是在這方面平衡得較好的電影。◇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