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國經濟低迷,再加上中共當局收緊《反間諜法》,嚴重影響中國的跨境交易。外媒分析,今年上半年涉及中企的併購(M&A)交易金額同比下降了45%。

《日經亞洲》周二(7月30日)彙整了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的數據指出,今年1月至6月,涉及中企的併購交易總值約為960億美元,與去年相比下降了45%,與2015年7月至12月約4,700億美元的高峰相比,更減少了80%。

數據表明,若以半年為單位,涉及中企的跨境合併與收購,自2022年上半年開始一直持續減少。今年上半年涉及中企的併購交易,僅佔全球交易總額的8%,遠低於2015年下半年的23%。

與此同時,根據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本月早先發布的《2024年年中併購報告》,全球上半年併購交易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1%。

這表明與中企相關的併購案,正與全球交易復甦脫節。

最顯著的下降,是外國公司對中企的收購,相關交易下降了56%,至85億美元,是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的最低值。若同時計入中企對外企的收購,交易總額則近一步下跌65%,至200億美元。

《日經》分析,交易量下滑的原因之一是中國經濟不振。

許多專家都認為,中共官方經濟數據可能存在美化、修飾之嫌。即使如此,根據中共統計局數據,中國6月份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連續第二個月低於50。50是區分增長與萎縮的榮枯線。

中國房地產長期低迷,加上內需不振,持續面臨通縮壓力。與其它國家相比,外企認為擴張中國市場的好處不斷減少。

羅兵咸永道諮詢合夥人筒塩芳夫(Yoshio Tsutsushio)表示:「中國經濟的惡化,讓預測目標公司的利潤變得困難,導致更多基金在投資上變得猶豫不決。」

《日經》還指出,交易的另一個障礙是中共更嚴格的《反間諜法》。

7月1日是中共新修訂後的《反間諜法》實施一周年。這一年來,外資已對中國市場失去信心,界線模糊的《反間諜法》更讓外國公司無所適從,紛紛喊停中國業務或直接撤離。

安德森‧毛利‧友常律師事務所的律師中川裕茂(Hiroshige Nakagawa)向《日經》表示,一些外商倚賴的調研公司和其它企業的員工遭到逮捕,這「對外資進入中國造成了心理障礙」。

此前,還有其它分析指出,歐美國家的對華「去風險化」戰略,以及對中共非市場經濟政策的回應,都增加了中國市場的不確定性。目前,美國、日本與西方國家,都希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加大關鍵技術的封鎖,並加強了中企對關鍵產業收購的審查。

筒塩芳夫預測,隨著美國大選接近,中美貿易前景不確定性增加,他預計與中企相關的跨境交易不太可能出現顯著復甦。#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