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美國及7個盟國聯合對中共黑客發出警告之際,中共官媒日前連篇累牘地抨擊美國抹黑。專家分析,北京在打輿論戰、認知戰,是「賊喊抓賊,令人啼笑皆非」,而美國聯盟民主國家對抗是因中共的網攻猖獗、為所欲為。

西方8國聯合警告中共黑客 分析:北京網攻3面向

澳洲網絡情報機構周二(9日)罕見發布警告,指控中共黑客組織APT40持續對澳洲政府和私營機構進行惡意網絡攻擊活動,並積極尋找目標。

澳洲訊號局表示,APT40為中共國家安全部執行「惡意網絡行動」。

這份報告由澳洲政府帶頭與「五眼聯盟」,即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美國和英國,以及德國、日本和南韓等國際合作夥伴共同撰寫。

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助理教授王智盛表示,中共統戰台青已從過去的請客吃飯,轉為提供獎學金、降低大學門檻等方式,讓學生赴陸融入當地生活,未來可能升級為「一條龍」的做法,提供更多經濟誘因創造對中共的認同。(陳柏州/大紀元)
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助理教授王智盛表示,中共統戰台青已從過去的請客吃飯,轉為提供獎學金、降低大學門檻等方式,讓學生赴陸融入當地生活,未來可能升級為「一條龍」的做法,提供更多經濟誘因創造對中共的認同。(陳柏州/大紀元)

中華亞太警衛交流協會王智盛博士日前對大紀元表示,中共的這種網絡黑客攻擊,已經舉世皆知,全世界相關的網絡安全研究都指明,中俄黑客是全世界進行最多網絡攻擊的來源。這些網絡黑客,當然來源不會是單純個人,一定是有政府在後面支持。

王智盛分析,中共有三個目的,第一當然是對它的敵對敵手,或敵對國家的關鍵基礎設施進行攻擊,包括美國、五眼聯盟澳洲、加拿大、英國等這些民主國家,甚至周邊的日本,當然還有受害最深的台灣。

「它對關鍵基礎設施的攻擊,某種程度當然是為未來科技戰爭做好相關準備,如果將來有一天跟民主國家發動戰爭時,它能夠在網絡上取得優勢地位。」

他說,第二部份就是網絡攻擊,突破相關的安全防禦牆,來竊取各國的國家或企業的重要機密,譬如國家核心相關的,軍事戰略等機密,或者是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關鍵的商業機密等,藉此來作為它自己,不管是戰略上的擴張,或是盜用別人的商業機密,來成就自己的科技發展,這是中共的第二個企圖。

第三,中共進行大量的網絡入侵跟破壞,某種程度也可以在有必要時,達到認知作戰的宣傳效果。透過大量的網絡攻擊跟宣傳,來及時地進行中共所需要的認知作戰。

王智盛認為,「澳洲以及五眼聯盟相關的資訊揭露出來,我覺得這是冰山一角,事實上這件事情持續地在發生當中。」

中共黑客組織「伏特颱風」早被美國跟蹤

今年以來,美國或與盟國多次發聲明或採取行動,針對中共黑客組織。

2月7日,美國及五眼聯盟情報機構在聯合聲明中表示,針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的中共尖端黑客組織「伏特颱風」(Volt Typhoon)已經活躍了五年之久。它似乎旨在進行破壞而不是間諜活動。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CISA)、聯邦調查局(FBI)和運輸安全管理局(TSA)表示,「伏特颱風」已經悄悄侵入航空、鐵路、公共交通、高速公路、海事、管道、供水和排污機構。

聲明指出,收集的數據和資訊強烈表明,中共正在準備發動破壞性的網絡攻擊,這將危及美國人的人身安全,並在與美國發生重大危機或衝突時阻礙其軍事準備。

1月,路透社引述消息,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獲得了遠程禁用中共黑客活動的法律授權,最近幾個月發起一項行動,打擊中共的黑客組織「伏特颱風」,成功破壞了數千台網際網絡連接設備。

3月,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表示,數百萬美國人的在線帳戶捲入了一場針對美國官員的「邪惡」中共黑客陰謀。七名中國公民被指控實施了廣泛的網絡攻擊活動。

這些黑客被指控與一項長達14年的黑客行動有關。美國國務院宣布,懸賞1,000萬美元徵集有關這七人的訊息。

4月,美國聯邦調查局等「五眼聯盟」國家的網絡安全主管部門聯合再發布一份預警通報,稱挫敗了中共「伏特颱風」黑客組織在美國網絡中的「潛伏行動」。

6月,美國網絡司令部負責人警告,中共正在想方設法破壞美國國防工業,並再次點名中共支持的黑客組織「伏特颱風」。

王智盛說,「美國及盟國其實透過不同的管道,跟中共進行各式各樣的抗議,但北京看起來還是不為所動,仍然繼續為所欲為。」

中共反指美國抹黑 分析:北京的輿論戰、認知戰

不但如此,中共發布報告反指美國抹黑。7月8日,中共國家電腦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發布了一份4月關於美國「伏特颱風」行動的研究報告,指美國的指控有三大疑點,包括美企受到美政府施壓,竄改證據;美官方與網企尚未「對齊口徑」;美國網絡安全主管部門行為前後矛盾等。

新華網8日報道,美國情報機構濫用自身行政權力,操縱網絡安全企業和其它行政機構,通過製作傳播虛假資訊,製造和渲染「中國網絡威脅論」,背後實際隱藏陰謀。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網絡安全所副研究員曾怡碩(曾怡碩提供)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網絡安全所副研究員曾怡碩(曾怡碩提供)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網絡安全所副研究員曾怡碩對大紀元表示,「中共老早就想好了,這個(對美國)反映的劇本,它說你美國也是同樣做這種事情,然後你賊喊抓賊,這是老劇本,對中共而言,它這種反映方式是一個制式的、一個比較老套的方式。」

「當然它現在擴大到說,這整個都是假訊息。不只是對內,這主要是對外」,曾怡碩分析,「它比較佔優勢在於,對它的這個陣營,也就是非美國領導、非自由世界的陣營,或者是一些比較灰色地帶,像中南美洲、像一些歐洲國家它比較有影響力的,比較有這個官媒、大外宣影響力的地方,它要去發動這種輿論戰。」

「所以這主要不是在心理戰部份,心理戰的部份美國已經算是打贏了,因為做到了直接對黑客個人的制裁行為。」美國也在不斷擴大聯盟制裁中共的黑客行為。

「但是中共現在是要用輿論戰,至少是鞏固它自己的陣營,然後去動搖中間的,比較灰色的,但是比較親共的這些國家,所以它目前的考慮,以及它的動作,應該是做這樣的一個布局。」

「我就是抵死抵賴,就是說你美國提的統統都是假訊息」,曾怡碩說,基本上這也是中共設的局,因為這很可能最後會是一個羅生門(真相成謎)。

專家:中共賊喊抓賊 讓人啼笑皆非

王智盛也認為,中共是「賊喊抓賊」,讓人「啼笑皆非」。

王智盛說,北京4月份的研究拖到7月份發,然後好像振振有詞地反駁,美國以及其它國家利用這個所謂「伏特颱風」報告,在對中國認知作戰,「但我覺得這是賊喊抓賊,啼笑皆非的一種說法」。

「因為它提到的反駁理由,基本上都是似是而非,像這個北京相關單位,它提出了三點理由,第一點是說,美國情報部門要求相關的網絡安全企業篡改相關數據,來符合這個『伏特颱風』報告的資料。」

但是,「我很好奇北京怎麼知道,或者也沒拿出證據,只是口頭說說這個有相關要求篡改資料的做法,可是拿不出任何證據去證明。」

「這個說法,其實我覺得更多是為了講給中國內部的人民去聽,然後達到(煽起)反美的情緒。」

第二,王智盛分析,北京又提到「伏特颱風」,這個相關做法沒有獲得美國網絡安全企業的認可,「那我們必須講,這個『伏特颱風』,美國相關的網絡安全企業,他是企業嘛,不見得知道,也不見得能夠掌握美國情報部門所了解的訊息。」

「所以你怎麼會要求,美國網絡安全企業,對美國的情報部門的訊息做背書呢,這也是很奇怪。」

王智盛指出,這是標準的中共式思維,「只有中國的黨國體制,共產黨才能夠指揮企業,要求企業出來對共產黨背書,而在民主國家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很清楚看到,用中國式思維來看待這樣的東西。」

「所以凡此種種你可以說,事實上北京對於這個所謂『伏特颱風』的反應,或者是所謂的這些說詞,看起來是不堪一擊的啦。」

王智盛還說,「比較有趣的是,時隔了3個月,在這個時候才拿出來,說這是美國在對中國做認知作戰,我覺得這個說法,其實讓人更感到啼笑皆非。」

美推第702條款聯合民主國家對抗 源於中共網攻猖獗

新華社還提到,美國的第702條款,是加強對外攻擊和威懾競爭對手,對內監視和控制民眾能力。而美國情報機構聯合推出「伏特颱風」計劃,就是應對上述兩個燃眉之急。

美國第702條款允許出於國家安全目的,對海外和美國境外的非美國人進行電子監視。這一監控工具首次於2008年獲得授權,已多次續期,用於阻止恐怖襲擊、網絡入侵和外國間諜活動。

今年4月,拜登總統簽署《外國情報監視法》(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ct)第702條款,即無證監視計劃,延長兩年。

王智盛認為,美國所做的事情是針對可疑的國家跟對象,進行海外監控,「我必須客觀地講,這個法就如同當年911事後,美國對於相關的恐怖組織或可疑的恐怖份子,進行的這種監控一樣。」

「在某種程度,當然會有一些人權疑慮,可是為甚麼美國要做這麼大的動作跟這種監控,很大的原因就是來自於北京。」

「今天如果不是中俄大量地利用網絡黑客去做這種影響別的國家安全,去竊取別國的國家機密,去引導別國的認知作戰,那美國根本不會有這些新法案推出,所以根本的問題,其實我覺得還是在中共身上。」

王智盛表示,「全世界主要的安全智庫,特別是網絡安全智庫大概都公認,中俄是最大的兩個網絡黑客來源國,那面對這樣的東西,就要把它封住,去揭露,這當然都符合每個國家自己的國家安全需求。」

「如果中俄不停止這種對別國的網絡安全攻擊以及認知作戰,當然我覺得接下來,不只是五眼聯盟,會有更多的民主國家共同團結起來,對中共跟以中共為首的這種網絡攻擊,進行更多的封鎖跟對抗。」#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