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文豪蘇軾(字子瞻),被朝廷外放黃州後,自號東坡居士。他一生仕途坎坷,卻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佳作。蘇軾從小就嶄露頭角,才華閃耀。年少11歲那年,有一個晚上,他和一隻老鼠有一番「交手」,結局如何呢?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因為這件事情,少年蘇軾寫了一篇文章──《黠鼠》,記錄了事情的始末,抒發自己的感悟。《黠鼠》的意趣濃厚,寓意深遠,誰能想像這是出自一個十一歲孩童之手呢?
事情始末——《黠鼠》前段(白話)
(文中的「蘇子」是蘇軾的自稱)
蘇子有一天夜裏坐在家中,忽然聽到窸窸窣窣的老鼠咬東西的聲音。
蘇子拍打了一下床几,老鼠受到驚嚇,停止了齧咬。然而,過了一會兒,他聽到老鼠又窸窸窣窣咬了起來。
蘇子感到奇怪,便叫童子拿來蠟燭照了照。發現了一隻厚實的空袋子,窸窸窣窣的聲音就是從這空袋裏發出的。蘇子說:「哦,這老鼠原來是封在口袋裏不得逃脫呀!」
於是,蘇子打開袋看了看,然而,裏頭悄然無聲,好像甚麼也沒有。
蘇子又舉起蠟燭往裏一照,搜尋了一下,結果發現袋裏有一隻死老鼠。
一旁,童子驚訝地說:「怪了!剛才老鼠還在咬東西,怎麼這麼快就死了?剛才是甚麼聲音,難道是鬧鬼嗎?」
蘇子翻袋子,把死老鼠倒了出來。沒想到「鼠體」一落地,竟然活蹦亂跳,瞬間就消失無蹤,即使再敏捷的人都措手不及做出反應。
蘇子看著老鼠逃跑的方向,不禁感嘆道:「這隻老鼠真夠狡猾的!被關閉在厚厚的袋子中,出不來,就故意發出齧咬的聲音來吸引人;故意裝死來製造脫逃的機會!」
「狡猾的老鼠」帶來啟悟
《黠鼠》開篇描寫黠鼠在袋中齧咬以及墜地脫逃的經過。在這一段裏,老鼠出場不多,但是從它齧咬的聲音、裝死和逃跑的一瞬,鼠體一閃即逝,「黠鼠」的形象活靈活現,躍然紙上。蘇子的自語、和童子的對話,白描了人與鼠的「交手」的始末,生氣勃勃,跌宕起伏,意趣橫生,毫無呆板的痕跡。
蘇子並未以罵一聲「狡猾的老鼠」作結,來自我釋懷,這只是他為後半之文詠物寓理做了鋪墊。那麼他是怎樣從這一番與老鼠的交手中找出人自己「智慧」的不足呢?
蘇子先是提問:「萬物之君」的「人」,怎麼會墮入一鼠的詭計中,被它的裝死愚弄,且最終讓它逃脫得逞呢?人的智慧何在呢?
接著,蘇子墜入假寐中,找出了自己受騙於老鼠的癥結。他形象化地描寫來自內心的聲音,並幽了自己一默:
人只是多學了那麼一點點知識,但離「道」還很遠哪。一個關鍵是「心不專一,易受外物左右」,因此,一隻老鼠發出的聲音、偽裝死亡就能使人被它愚弄、受它支配!
接著蘇子的智慧幽默地「刺」了人不自知的盲點:「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無失聲於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於蜂蠆,此不一之患也。」他並自問:難道你忘了自己說的這句話了嗎?
就是說:人能打破價值千金的寶玉不動聲色,但卻在打破一口鍋子時失聲尖叫;人能夠勇搏猛虎,但卻在見到蜜蜂、蠍子時難免臉色大變,這是人心不專一之患呀!
心失於一而役於物
這是篇意趣很濃的小故事,文章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趣味靈動。而且,文中既有「刺事」的內涵,又有佛家「萬物有靈」的佛理。
————
附錄:蘇軾《黠鼠賦》
蘇子夜坐,有鼠方齧。拊床而止之,既止復作。使童子燭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聲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見閉而不得去者也。」發而視之,寂無所有,舉燭而索,中有死鼠。童子驚曰:「是方齧也,而遽死也?向為何聲,豈其鬼耶?」覆而出之,墮地乃走,雖有敏者,莫措其手。
蘇子嘆曰:「異哉,是鼠之黠也!閉於橐中,橐堅而不可穴也。故不齧而齧,以聲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脫也。
「吾聞有生,莫智於人。擾龍伐蛟,登龜狩麟,役萬物而君之,卒見使於一鼠,墮此蟲之計中,驚脫兔於處女,烏在其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為多學而識之,望道而未見也,不一於汝而二於物,故一鼠之齧而為之變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無失聲於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於蜂蠆,此不一之患也。言出於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覺。使童子執筆,記余之作。#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