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旅行或遠足(Hiking)在全世界都很流行。每年全球約有數百萬人徒步旅行,它也成為了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運動產業。

我們通常認知的徒步旅行包括步行和爬山,在享受新鮮空氣和美麗山景的同時,也給健康帶來了許多益處。

如今,徒步旅行不但是運動愛好者其中一項喜好,也是一種極好的休閒方式,因為它沒有競爭因素,又可以幫助遠足者增加和擴展知識、體能、思維判斷能力、適應能力和互相合作的能力。

吸引遠足者的山徑步道

徒步旅行在美國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很多國家公園裏較久的而且有一定難度的山徑步道都吸引了不少遠足者們慕名前往,比較著名的包括黃石、優勝美地和大峽谷國家公園步道。

北起加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繆爾步道(John Muir Trail)是全美最著名的步道之一,始建於1915年。這個穿越了三個國家公園的步道,向南延伸到海拔4,421米的美國最高峰惠特尼峰(Mount Whitney),全長約211英里,不但沿途風景優美,而且還有一定的挑戰性。

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遠足者來這裏徒步旅行。為了保護環境,公園規定在步道的各個起點設有名額限制,遠足者們通常要提前半年才能預定上,預定名額也都是秒殺。

美國幅員遼闊,在東西海岸之間,你會發現截然不同的景觀、氣候和風土人情。因此在美國的62個國家公園裏,你都可以找到不同類型的步道。那些喜歡山區地形的人,可能想探索科羅拉多州的洛基山脈,而那些想尋找更冷、風景更美步道的遠足者們,可能想前往阿拉斯加進行徒步旅行。

美國的國家公園通常交通便利且管理良好,擁有一流的設施和世界上一些最壯觀的、各有特色的自然美景,這些都使得美國成為最適合徒步旅行的國家之一。

(Fabio Achilli/ Wikimedia Commons )
(Fabio Achilli/ Wikimedia Commons )

美國步道的歷史

美國國家公園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了,但美國的步道有著更久遠的歷史。在美國,土地保護和休閒遠足在兩百多年前,就有了相較清晰的旅遊概念,開始植根在了美國社會和政治系統中。

1850年左右,美國加州的優勝美地山谷開始布局旅遊路線網絡。隨著該地區在1890年成為國家公園,這裏的遠足步道系統得到了充份的擴展。

1890年,一位商人修建了大峽谷的光明天使步道(Bright Angel Trail)作為收費步道。1901年鐵路開通後,它得到了更多的使用。

在蒙大拿州,冰川公園酒店公司在1910年左右建造了一個馬道網絡。這個網絡連接了旅遊小屋和露營地。163英里的步道系統由三個環路組成,為冰川國家公園贏得了美國「步道公園」的稱號。如今,該公園已有超過700英里的步道小徑,為短途徒步旅行和長途背包旅行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Gary Halvorson, Oregon State Archives/ Wikimedia Commons )
(Gary Halvorson, Oregon State Archives/ Wikimedia Commons )

精心設計的山徑步道

1920年至1930年,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The U.S. National Park Service,NPS)制定了步道設計和施工標準。設計師將重點放在公園的總體規劃或開發計劃上,創建了步道、馬道、道路系統、遊客設施和公園建築的綜合網絡。

NPS景觀設計師大規模地保留了19世紀的自然主義設計原則。建築商使用木材、石頭和粘土以及質樸的建築技術來建造橋樑、涵洞和擋土牆。在設計的各個方面更趨向與大自然天人合一,避免使用直線和直角。

在此期間,各州和聯邦都遵循這些設計標準修建了許多步道小徑,這也是美觀又耐用的美國步道的來源。

NPS建造了兩種主要類型的小徑。

第一種是狹窄、崎嶇的小徑。通常,它們會沿著阻力最小的路線進行切割、鋪設,同時公園工作人員也可以用來追蹤野生動物和檢查易受野火影響的區域。

第二種是引導公園遊客穿越迷人風景的旅遊路線。理想情況下,這些小徑的寬度為4英尺,坡度不超過15%。

到1932年,NPS已在15個公園內修建了700多英里的旅遊步道。其中包括蒙大拿州冰川國家公園的216英里步道和加利福尼亞州紅杉國家公園的150英里步道。

此外,在第二種步道的基礎上,又衍生出了第三種小徑──花徑。公園工作人員在最早的國家公園遊客設施附近建造了這些小徑後,又在這裏展示了大量的本地植物群,例如火山口湖國家公園(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的城堡頂野花花園(Castle Crest Wildflower Garden)山徑,這讓遊客的身心更有融於大自然的感受。
~摘自【希望之聲】◇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