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的徐先生兩年前退休之後,曾經因為睡不好而就醫,自此開始服用安眠藥;之後出現肩膀關節疼痛,服用許多止痛藥,以及做復健,但是都沒有明顯改善,因此負面情緒增加。

以前他還未退休時,經常與同事、家人外出活動,而現在則是提不起勁,總覺得無力、不想出門,擔心自己是否罹患重大疾病。

後來他前往醫院做健康檢查,確定身體沒問題,並轉診到身心醫學科,經醫師診斷為「抑鬱症」;在規律服藥之下,他對身體疼痛的敏感度降低,不再擔心身體的狀況,生活品質也明顯改善。

罹患抑鬱症有多重原因

台北慈濟醫身心醫學科醫師張芳瑜說,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罹患抑鬱症的比例增加,而且退休的老年人也是抑鬱症的高危險群之一。65歲以上長者因為屆齡退休,失去生活重心,再加上身體疾病增多、身邊親友陸續離世等多重原因,發生抑鬱症的機率隨之增加。

曾經有研究統計顯示,每100位長者有10位出現抑鬱症狀,其中1~2位會符合抑鬱症診斷,而且抑鬱症無論發生在哪個年齡層,女性的發生機率都比男性高出一倍。

罹患抑鬱症的原因除了遺傳之外,也與罹患中風、帕金遜症、紅斑性狼瘡,以及服用某些藥物的副作用有關;至於對自己要求高、情緒經常處於緊繃狀態、社會家庭支持度不足者則是好發族群。

老年人的抑鬱症狀不一般

張芳瑜指出,老年人與一般成年人抑鬱症狀不同之處,在於老年人不會表達內心的鬱悶情緒,所以會將身體的不舒服放大,以身體症狀表現出來,最常見的是疼痛;因此當相關檢查都正常,或是與本身感覺痛苦的程度不成比例時,就會進一步評估是否為心理作用造成。

抑鬱症是失智症的前兆

張芳瑜表示,抑鬱症是認知障礙症的前兆,如果遲遲未治療,不但病情會加重,更可能會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演變成認知障礙症;一旦老年人有失智情況,而又未治療抑鬱症,就會加速退化的程度。

此外,認知障礙症與抑鬱症有許多症狀重疊,因此老年人抑鬱症評估必須更完整,要涵蓋抽血檢查,排除內外科疾病、藥物、營養的影響,還要有醫師的會談評估。

現今的治療以血清素藥物為主,原則上建議第一次發病者,至少維持一年的治療,直到病情穩定;如果是反覆發病3次以上者,就會建議至少持續治療三年。

張芳瑜補充說,臨床統計顯示,10~20位有自殺企圖的成年人之中,會有一位自殺死亡,但4位有自殺企圖的65歲以上長者之中,就有一位自殺死亡,且一般高齡族群大約6%有自殺的想法,因此長者的情緒不可不重視。

長者預防抑鬱症要這樣做

張芳瑜強調,抑鬱症是可以治癒的疾病,延誤治療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認知能力和身體狀況,必須儘快就醫治療。長者要預防抑鬱症,可以在退休前預先規劃未來的生活,藉由規律的社團活動轉移生活重心,而維持均衡飲食、適當運動、戒除煙酒等方法,也有助於預防抑鬱症。◇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