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對《大紀元》表示,李強的話被刪除,第一就是因為會引發民營企業和民眾的討論,人們本就覺得現在經濟非常差,還不下猛藥的話有違常識;第二也是變相承認了中國經濟的壓力非常大,與官方一片積極樂觀的描述有衝突,所以把它刪除。

分析:中共對下「猛藥」左右為難

對於甚麼才是中共所謂的「猛藥」,專家有不同看法。

孫國祥認為,所謂的下猛藥通常就是大規模的財政刺激和貨幣的寬鬆政策,但這些政策可能會帶來長期的副作用。

孫國祥表示,純粹從經濟看,李強講的是實情,目前下猛藥可能在經濟上產生債務的負擔,舉新債來抵償舊債,導致地方的財政要倒閉,企業要倒閉。如果放寬金融政策,可能會導致整體的物價上漲,銀行系統不良貸款的風險加大。而如果經濟刺激效果不佳,就會導致失業率上升跟收入分配的惡化。

他說,「這些議題攪纏在一起,沒辦法一一解決。中國的確應該下猛藥,不過不是經濟上的猛藥,在政治上的改革和開放,才是真正的猛藥,也才能夠真正解決中國經濟上不斷累積的那種惡疾和沉痾問題。」

王國臣表示,猛藥指的就是印鈔票。但是印鈔票的結果,第一是人民幣匯率可能會崩。尤其房地產,還有地方的債務,銀行都是個窟窿。最近曝光的國企造假也反映出國企財政的窟窿很大。

他表示,不能下猛藥,當局可能更擔心的是道德風險,因為地方政府到處蓋基建,房地產到時候虧損,也是由中央來埋單。

王國臣認為,因為李強已經說要不下猛藥,更應該要關心不下猛藥後的結果。「不下猛藥,整個經濟就是下行,外資企業就不敢投資,甚至撤廠。」他說中國經濟趨緩是歷史必然,根本原因在於沒有民主化和市場化,就無法進行經濟的順利轉型。

黃大衛認為,所謂猛藥,是指積極的財政政策,一方面是減少稅收,第二方面是增加補助,但目前兩方面都沒有,增加貨幣投放也沒有投到民營企業去。

「現在猛藥比較難放,因為放猛藥意味著要增加財政的赤字,也要增加政府的負擔,但是目前政府債務已經是非常巨大。綜合幾方面來說,是左右為難。」他說。◇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