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軍工企業高調出席巴黎歐洲國際防務展,引發關注。分析認為,世界多地爆發戰爭的情況下,中共軍火公司看到商機,搶奪武器市場,同時擴大政治影響力。但中共貌似北約的軍事裝備是「照虎畫貓」,而中共目前的政治經濟狀況不佳,以此突圍恐怕也很難。

中共棄蘇式轉向北約裝備?專家:照虎畫貓

在剛剛結束的巴黎歐洲國際防務展(Eurosatory)上,中共軍工企業參展數量遠超上屆,達60多家。而上屆中國參展商不足10家。

這個兩年一度的歐洲國際防務展始於1960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第一大防務展會,雲集世界各國軍工、防務、安防等企業。

本次展會上,中國最大陸基武器製造企業中國北方工業集團展示了兩款155自行火炮,均是北約制式。

中共數十年一直使用蘇制152口徑火炮。80年代開始嘗試引入西方先進火炮技術,替換陳舊的蘇式火炮系統。美國之音報道,中共從西方火炮天才布爾博士手裏購買了全套設計和製造技術,才使得155毫米火炮技術有所突破。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繡雯27日對大紀元表示,「當然,如果連火炮技術都是砸大錢買進西方的設計和技術,中共可能是為了追求更精良的武器生產品質,開始擺脫蘇式技術和規格。」

俄羅斯被號稱為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但在俄烏戰爭中表現差強人意。王繡雯說,這證明了蘇式武器可能沒有預料中的那麼厲害,所以,北京可能也要思考是否調整其軍火生產規格,擁抱有更大市佔率的西方規格武器市場。

對於中共轉向北約制式的裝備,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對大紀元分析,「這部份只能照虎畫貓,原因在於硬體的規格可以,像火炮類的,這個容易做。但是(中共對)電子部份反而是一竅不通,因為北約如果不開放這些相容性的電子密碼,中共生產的武器裝備也不能跟北約的裝備相溝通,所以也會變成孤島。」

「所以部份出口北約的裝備只在於像火炮跟彈藥的口徑,這些可以相容。在這種情況下,它提供這些相容性的彈藥或者是火炮,的確可以增加一些出口份額,但是這些產品金額比較小,所以只能是杯水車薪而已。」

芬蘭國際事務研究所研究員麥克納馬拉(Eoin Micheál McNamara)也認為,雖然中國在歐洲展示其北約制式火炮,但是北約成員國不太可能成為它的買家。

他對美國之音說:「北約政府認為從西方公司採購比從中國採購更安全。中國肯定知道這一點,它幾乎沒有機會向北約成員國出口武器。」

全球局勢動亂 中共欲搶奪武器市場

目前,歐洲爆發的俄烏戰已持續兩年多,中東去年10月爆發以哈戰,而亞洲地區在中共的挑釁下,周邊的日本、南韓、菲律賓以及台灣等都在備戰。

在戰爭迭起的國際局勢下,中共高調參展軍工產品。王繡雯分析,這顯然是中共認為世界局勢越亂,各國增加購買軍火,中國軍工產業的全球商機越大。

「特別是,這次北京展示了採用北約規格製造的155毫米自走火炮、中國自製的無人機系統等,使買家可以迅速和西方規格的炮彈組合或混搭,拓展中國軍火出口的機會。」

王繡雯認為,「這和其它『中國製造』產品,如華為手機等一樣,在物美價廉的誘因之下,中國軍工產業可以搶到許多開發中國家的軍火採購訂單,以建立長期的買賣和技術合作關係。

「另一方面,中國(中共)應該也是看到俄烏戰爭持續,造成美國和西方國家軍火短缺,有意趁此機會大撈一筆。」

蘇紫雲認為,「中共想搶奪全球武器出口市場,原因在於全球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去年全球軍費增加到將近2.4兆美元,其中可能有7000億美元的份額是用來採購軍備的。」

今年4月,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公布報告,全球2023年軍事支出總額增加了6.8%,是自2009年以來最高的年增幅度。歐洲、中東、亞洲的軍費增幅最大,至於排名前5大的國家,則分別是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和沙特阿拉伯。

其中,中共連續第29年增加軍費開支,增幅為6%,總額為2960億美元,連帶也促使日本和台灣等鄰近國家在軍事方面投入更多資金。日本2023年的支出為502億美元、台灣166億美元,2國都成長了11%。

中共企圖擴大政治影響力

除了搶奪全球武器出口市場,蘇紫雲說,更重要的是,中共要搶奪政治影響力,穩固它的政治影響力。這是它更大的野心。

「目前南韓的軍備出口已經大幅增加,雖然詳細的統計數據還沒有出來,但一般認為可能會超越中國,成為第四大的出口國,從以往的第十,可能會一躍而上。」

「相對地,美國還是穩居世界龍頭,因為它武器的品質在戰爭中也受到證實,性能都很好。」

在上述和平研究所發布的2019至2023年全球武器貿易情況報告中,全球最大的五個武器出口國是美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俄羅斯忙於入侵烏克蘭,武器出口下降53%,中國武器進口量比前五年下降44%。

蘇紫雲說,「俄國的出口大幅萎縮,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一方面是要彌補部份外匯的不足,二方面就是要爭奪或擴大軍費出口之後帶來的政治影響力,主要是針對亞非部份國家,亞洲當然是指在中南半島的緬甸、巴基斯坦,非洲則是它鎖定的新市場。」

歐洲防務專家、意大利國際事務研究所IAI的國防項目研究員卡爾卡尼奧(Elio Calcagno)對美國之音說,中國企業正在尋找更多的出口市場,這顯然會帶來商業優勢,但武器出口往往也會帶來政治影響,尤其是買方存在依賴的情況下。

王繡雯認為,中共是非常想要取代美國在地區甚至全球的領導權。趁美國和西方國家為了俄烏戰爭、以哈戰爭焦頭爛額之際,中共高調展示其軍火生產之品質及能力,也有向其它發展中國家秀「肌肉」之意味。這也是中共的一種特性——不好好針對問題去解決,只追求虛幻的「東昇西降」和「民族偉大復興」。

政治經濟狀況不佳 北京欲突圍?

三年疫情過後,中國經濟每況愈下。房地產頻臨崩盤,內需不振、外資出逃,出口下滑,失業率高企等,相關的一系列經濟數據長期疲乏。

周四(27日)公布的中共官方數據顯示,5月工業利潤增速大幅放緩。繼4月增長4%之後,上個月工業企業獲利年增僅0.7%。今年首5月工業利潤增速回落至3.4%,較1—4月份的4.3%降了0.9個百分點。

蘇紫雲認為,在中國經濟下滑的情況下,軍費出口如果可以增加,多少可以彌補一些外貿上的損失。

對於中共高調出席歐洲防務會議,王秀文也表示,「這可能也是中國(中共)在國內經濟持續惡化之下,極力想殺出的一條血路。不管是賣甚麼東西,只要能賺到外匯、企業有營收、勞工不失業就好。

「這可能也表示中國(中共)連軍工產業都出現問題,所以非常渴望做到北約規格軍火的生意。」

周四,中共政治局開會確定三中全會會期的同時,拋出對李尚福和魏鳳和兩大「軍虎」的處理。

蘇紫雲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在這個時間公布兩個打「老虎」的新聞,說是反貪腐,但分不清是不是政治整肅。即使是真的貪腐,這兩人都是在習近平任內任命的部長,可見習近平識人不明,也會起到影響士氣的負面作用。

「無論如何最高都應該由習近平負政治責任,而且還有一個外交部長(秦剛),就可見習政權的確是有內在的不穩因素。」

此前通報的火箭軍將領和軍工企業官員等被免職,時事評論員鍾原對大紀元表示,「中共等於被迫承認軍隊出了大問題。」他認為這次等於把中共軍隊的「內亂正式揭開了鍋」。#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