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國經濟持續惡化的影響,2024年以來農村養老機構中退院的案例明顯增多。在南方某城市營運近十家農村養老機構的一名負責人說,上半年農村老人因經濟原因選擇「退院」率達25%。

近年來,隨著中國城鎮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離開家鄉,進城打工,形成一支流動的勞動大軍。然而,隨著疫情後中國經濟持續惡化,大批農民工失業返鄉。

根據中共統計局發布的《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的比例,從2021年的19%下降至2023年的15.4%,975.7萬農民工退出了建築業。

而失業後沒有經濟來源的農民工,更無力承擔家中老人的養老費。

農民工失業無力承擔養老費

6月25日,經濟觀察網報道,6月初,五十多歲的陳建亮無力承擔養老費,將住了三年養老院的母親接回家。

陳母2021年腦梗喪失了自理能力。陳建亮因長年和妻子外出務工而將母親送入一家養老院,每月收費2,600元,陳建亮和妹妹各負擔一半。

但今年上半年,陳建亮外出找不到工作,連他長年跟隨的包工頭也賦閒在家。

一開始,陳建亮決定暫緩支付養老機構的費用,並與養老院協商,待他重新找到工作後再按時補繳。

但三個多月過去了,他依然沒能找到工作。

在經歷了數次和家人的爭執後,他把母親接回家護理,妹妹則將費用轉給了他。

報道說,今年以來,像陳建亮母親一樣,因經濟原因離開養老院的案例悄然增多,特別是在農村地區。

農村養老機構退院率達25%

在南方GDP百強城市營運近十家農村養老機構的張桐說:「往年,老人因去世或經濟等原因退院的比例約為15%。

「而今年上半年,許多老人家屬都主動找上門來說因外出就業機會減少、多數時間在家,所以把老人接回去護理。這也導致機構整體退院率提高到25%。」

在農村或鄉鎮區域養老機構普遍採用普惠型模式,主要面向周邊農村及鄉鎮的老人提供服務,月收費通常在2,000元—5,000元。

張桐經營的養老機構在農村普惠型機構中屬於中高端水平。這些機構入住的老人平均年齡大約是80歲,且大多數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其中半失能老人的月費約為3,000元。

張桐說,老人的養老費用通常由兩三位子女共同分擔,每人每月需要支付1,000元到1,500元。而子女一般都是家庭主要勞動力,需要養子女和老人。

張桐表示:如果家中一位子女的月收入低於3,000元,大概率會把老人接回家護理,在為他們辦理退院時,明顯感覺到家屬的窘迫。

某養老行業協會專家表示,最近和多家養老機構在溝通過程中也了解到,機構內確實出現了農村老人因經濟原因退院增多的情況。

一些老人被送至收費更低的養老機構

除了選擇退院,一些家屬也選擇將老人送至收費更低的養老機構。

負責南方三個省份農村養老機構營運的宋濤說:今年以來,一些老人家屬反饋在外務工的收入下滑,但因老家無人護理,只能將老人轉至每月幾百元的養老院。

這種「降級」也發生在一線城市的鄉鎮區域。

某一線城市下屬鄉鎮的養老機構內,約20%的老人為非本地戶籍老人,這些老人大多跟隨子女來到一線城市生活,後因失能和失智等原因被子女送進了養老機構。

但這家機構負責人介紹,近兩年機構內非本地戶籍老人數量越來越少。

大量農村養老機構掙扎在盈虧平衡線上

隨著越來越多的老人「退院」,大量農村養老機構都掙扎在盈虧平衡線上。

張桐說,目前養老機構的價格已經十分「內卷」,入住率也沒辦法再提升。另一方面,相對於農村人的收入,即使普惠型養老機構也太貴了。

《農村綠皮書: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23—2024)》顯示,農民領取的養老金平均為每月204.7元。

相比於2,500元/月以上的普惠型養老機構費用,農民養老金只是杯水車薪。

宋濤說,受限於經濟能力和養老理念,農村老人除非迫不得已,一般都不會住進養老機構。很多高齡老人前一天還在山上種地,第二天可能就癱瘓在床,因此許多農村養老機構的空置率都很高。

陳建亮說,他們這一代和上一代人註定沒辦法憑自己的能力入住養老機構。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當夫妻雙方的父母都癱瘓在床時,他們養老的壓力可能會更大。

中共第七次人口普查統計顯示,中國農村60歲、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1.21億、9,033萬。中國農村提前一步進入了中度老齡化社會。#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