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與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衞生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持續使用他汀類(statin)藥物有助75至84歲人士顯著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相對風險21%,85歲或以上人士更可降低35%,且沒有任何明顯的安全問題。

香港最新的「人口健康調查」顯示,年齡介乎65至84歲的人士中,有65.6%患有高膽固醇問題。過去數十年,他汀類藥物一直用於改善血脂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但現有的國際臨床指引中,對於75歲或以上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作為初級預防的觀點並不一致,主因是長者在隨機對照試驗樣本中的代表性不足,導致在實際應用中仍未有明確答案。

是次研究利用數據,量化長者使用他汀類藥物作初級預防的長期益處和風險。研究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香港醫院管理局轄下醫院超過8萬名長者的公共電子病歷紀錄,發現該些人士的血脂水平不理想,或有其它可能引致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因素或疾病,如糖尿病。

研究結果顯示,在75至84歲的組別中,持續使用他汀類藥物,可將心血管疾病相對風險減少21%,絕對風險減少5%。85歲或以上組別的效果更為顯著,相對風險可降低35%,5年後的絕對風險降低12.5%。研究還發現,年長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後,並不會增加肝功能障礙或肌肉類疾病等重大不良反應的風險。

港大表示,此項研究提供重要證據,支持年長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作為心血管疾病的初級預防。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何定邦基金教授(家庭醫學)林露娟表示,長者人口不斷增長,此研究結果可為年長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提供臨床指導,意義重大。

上述研究成果已在學術期刊《內科學年鑑》發表。@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